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 : 首页 > 气象服务 > 专项服务 > 健康气象服务 > 健康气象推文

谈天说地: 高温高湿“桑拿天”谨防中暑

更新时间:2022-07-13 17:21:24 来源: 深圳市气象局

字体:
打印本页

  近期深圳在温度逐步攀高的同时,受汛期影响,降雨过程也频繁发生,易形成高温高湿“桑拿天”,导致中暑事件屡见不鲜。根据深圳卫健委发布的消息,仅6月10-11号两天时间里,深圳120就接到中暑报警42宗。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如此高发的中暑事件呢?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从医学上来讲,中暑是人体长时间受到热刺激后,中枢神经系统的热调节功能失调、热耐受能力下降,从而导致包括体温调节、汗腺分泌、水盐代谢等功能全部失调的临床急症,严重的会导致器官衰竭、甚至死亡[1-2]。研究表明,高温、高湿天气是诱发中暑的主要因素[ 3-6]

  我国气象部门对高温做了如下定义:将日最高气温(Tmax) 分为 3 级,35≤Tmax<38℃为高温, 38≤Tmax<40℃为危害性高温, Tmax≥40℃为强危害性高温。此外,高温的持续天数对人的感受和承受能力也有较大影响,气象上还对高温过程进行强度划分,即:连续3d 出现 Tmax≥35℃高温,或连续2d出现 Tmax≥35℃并且其中1d的 Tmax ≥ 38℃定义为一次高温天气过程;连续5d出现 Tmax≥35℃, 或连续2d出现 Tmax≥38℃定义为中等高温天气过程;连续8d出现 Tmax≥35℃, 或连续3d出现 Tmax≥38℃定义为强高温天气过程

  通过普查深圳近66年的气象资料,发现5~9月是全年中总体上温度高、降水多、湿度大、风速小的时段。其中,7月是全年中温度最高的月份,日均气温的月平均值达29℃,逼近30℃;而月平均Tmax能达到32℃,对所有人都构成威胁(图1a)。除了气温之外,平均相对湿度在5~8月连续维持在80%以上(图1b),降水也多集中在这几个月(图1c),显著阻碍了人体通过汗液蒸发来散热的过程;另外,夏季的风速却明显偏小(图1d),同样降低体表散热效率,使得整个夏季高温闷热感明显。研究揭示,在高温天气,高的湿度会进一步加剧人们的不舒服感,也会引起中暑事件的发生[1-9]

jkqxtw202207130101.pngjkqxtw202207130102.pngjkqxtw202207130103.pngjkqxtw202207130104.png

图1 深圳市1952-2018年逐月(a)气温平均值,(b)相对湿度平均值,(c)平均降水累计值,以及(d)平均风速。

  通过分析2013-2019年深圳市120接警的中暑急救人数(表1),发现中暑急救事件主要发生在5-9月,7月是中暑急救的高峰月,与气温的总体趋势一致; 7月急救人数共计100人,占总人数的29%;6月和8月次之。

  表1 2013-2019年深圳市中暑急救人数及其比例

年份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合计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2013

2

0.6

15

4.3

7

2.0

9

2.6

8

2.3

41

11.9

2014

3

0.9

16

4.6

22

6.4

13

3.8

11

3.2

65

18.8

2015

5

1.4

20

5.8

16

4.6

12

3.5

5

1.4

58

16.8

2016

7

2.0

18

5.2

22

6.4

10

2.9

5

1.4

62

18.0

2017

8

2.3

11

3.2

17

4.9

20

5.8

12

3.5

68

19.7

2018

6

1.7

6

1.7

9

2.6

4

1.2

2

0.6

27

7.8

2019

0

0.0

7

2.0

7

2.0

10

2.9

0

0.0

24

7.0

合计

31

9.0

93

27.0

100

29.0

78

22.6

43

12.5

345

100.0

  为研究量化高温高湿对人的影响,Tom提出、Bosen修正后的温-湿指数公式为[9]:THI=T- 0.55*( 1- RH)* ( T- 58) ,式中: T为干球温度[T( °F) =T( ℃) ×9 /5+32]; RH为相对湿度( 0%~100%) 。由于深圳夏季月平均风速较小,应用温-湿指数表征人体热感觉是非常恰当的。

  参考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制作发布的温-湿指数表(图2),其中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相对湿度,四种色块分别表示:警惕、严重警惕、危险、极度危险,横纵坐标相交的色块中的数值表示体感温度。可以看出:若温度为32℃,相对湿度为80%,体感温度可高达45℃,即危险级别。这也解释了深圳夏季气温虽不至极高、但中暑事件屡见不鲜的原因。

jkqxtw202207130105.png

图2 NOAA制作的温湿指数表

  就容易发生中暑的职业而言,以农、林、牧、渔业等室外工作较久的行业为主;其中暑发生与长期暴露在高温环境中有关,持续的热作用可降低人们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体温调节功能减弱,热平衡易遭受破坏。

  就年龄划分而言,婴幼儿和老年人由于系统机能较弱,是主要的脆弱性人群。实验发现,当停留在高温室内时,人体内的贮热量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而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退,心脏贮备力及汗腺功能减退,且多合并一种或多种慢性疾病,因此其对高温的适应能力减低,在气温高、湿度高、气流慢时极易发生中暑[10-13]。

  在高温高湿天气下,若出现下列症状应重视并及时采取措施:

  (1)出现头晕、多汗、口渴、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等症状时,提示可能是先兆中暑,需提高警惕、及时调节。

  (2)若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跳动加快,体温升高至 38. 5℃以上时,提示可能为轻症中暑,应通过多喝水、开空调、通风降温等方式来缓解。

  (3)此外,若有明显的肌肉痉挛,时而缓解时而发作时,提示可能为热痉挛。患者体温并不升高,应将患者移至阴凉的地方休息,补充食盐水;如意识丧失,痉挛剧烈,应让患者侧卧,头向后仰,保证呼吸道畅通,同时快速通知急救中心。

  (4)当出现头晕、头痛、多汗、口渴、恶心呕吐,继而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心律失常、轻度脱水、体温稍高等症状时,考虑为热衰竭。应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使用冷水、冰袋、冰敷等方法物理降温,补充水分并及时就医。

  (5)当体温高达 40℃以上,早期大量出汗、继而“无汗”,伴有皮肤干热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时,可能为中暑性高热(热射病),此时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已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神经器官受损,是重症中暑。需冷水反复擦拭皮肤、持续监测体温变化,千万不可以为是普通中暑而小视,耽误治疗时间。

  此外,在高温高湿的天气中,所有人应避免在高温时段外出;出门建议打太阳伞、佩戴遮阳帽、太阳镜,并涂抹防晒用品。出现早期症状,及时撤离高温现场。避免在高温下、通风不良处强体力劳动,避免穿不透气的衣服劳动,进食含盐饮料以补充水和电解质的丧失。当高温下作业无法避免时,需改善劳动条件,调整工作时间,加强防护措施,并适时到阴凉通风处休息。

  参考文献:

  [1] 张国高(主编).高温生理与卫生.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156 -164
  [2] 茅志成, 邬堂春(主编).现代中暑诊断治疗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0. 38-42
  [3]陈正洪, 王祖承, 杨宏青,等.城市暑热危险度统计预报模型[J].气象科技, 2002, 30(2):98-101
  [4]刘磊,宋丹丹,侯赛,等. 2010—2016年安徽省高温中暑流行病学特征[J].疾病监测,2017,32(Z1):895-899
  [5]党冰,刘博,王式功,等.气象条件对北京夏季中暑的影响及预测研究[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5,31(02):67-72
  [6]陈静,韩军彩,张素果,等.基于暑热指数的河北省中暑气象等级预报指标研究[J]. 气象与环境学报,2013,29(05):86-91
  [7]郑有飞,尹继福,吴荣军,等. 热气候指数在人体舒适度预报中的适用性[J]. 应用气象学报,2010,21(06):709-715

  [8]郭洁,孙明,李国平.四川盆地夏季高温闷热特征及舒适度评价[J]. 环境与健康杂志,2008,151(01):45-48

  [9] 唐进时,申双和,华荣强,等.热气候指数评价中国南方城市夏季舒适度[J]. 气象科学,2015,35(06):769-774

  [10] 俞龑韬,孙中兴,蒋元强,等. 2011—2017年上海市松江区夏季高温天气特点和居民中暑发病的关系[J]. 上海预防医学,2018,30(10):856-860+864

  [11] 陈秀红,奚用勇,胡昕冬,等. 2013—2017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温中暑病例流行病学特征[J]. 职业与健康,2018,34(16):2250-2253

  [12] 谷少华,李晓海,边国林,等. 宁波市2011-2014年中暑报告病例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7,18(04):254-257

  [13] 胡梦珏,严青华,马文军,等. 广东省居民发生中暑的影响因素分析[J]. 华南预防医学,2013,39(02):1-5

  [14] 肖长春,李玉荣. 合肥市2014年高温中暑流行病学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关系研究[J].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5,21(06):396-398+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