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山区:“网格+气象”精密智控超强台风“桦加沙”防线
更新时间:2025-09-29 18:12:50 来源: 深圳市气象局

台风前紧急巡查安全隐患妥善安置老旧房屋住户;台风过程中“桦加沙”通过智防技术适时精密监控辖区风吹草动……在抗击今年第18号超强台风“桦加沙”过程中,坪山区龙田、碧岭、石井、坑梓各街道、社区通过“网格+气象”联动模式,精密智控夯实筑牢城市防线,再次成为城市应急管理体系中的亮点。
风未至而人先动:精准预警隐患“清零”
9月22日至23日,随着气象预警信息不断升级,坪山区龙田各社区网格管理队伍第一时间响应。南布社区网格员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针对老旧房屋、低洼地带、户外广告牌、空调外机、阳台易坠物等重点区域和设施开展拉网式排查。他们逐户上门,耐心劝导居民转移,协助加固或移除安全隐患,并通过微信群、公告栏等多渠道高频次推送台风动态和避险知识,力求将隐患“早发现、早处置、早清零”。
龙田社区网格中队则充分吸取以往经验,针对辖区地势低洼、易发内涝的特点,重点排查易淹水地段、老旧危房、山体边坡等关键部位。网格员们手持预先统计的人员情况表,挨家挨户走访劝导,对心存疑虑的居民耐心解释台风危害,最终成功劝导转移大量居民和车辆,并清理排水设施,有效提升了社区整体防灾能力。
科技赋能救援:与台风赛跑的“转移”
“网格+气象”模式在此次防台风工作中展现出强大效能。沙湖街道沙湖网格中队在接到湖清路片区紧急转移指令后,迅速组建应急小分队。得益于提前建立的气象专属联动通道和精准的网格台账,队员们能够携带实时气象数据和风险警示逐户劝导。面对部分租户的顾虑,网格员用数据说话,展示风力预测和潜在风险案例,并承诺妥善看护财产,成功打消居民疑虑。在动态气象信息的指引下,转移路线、资源调配得以优化,最终比预定时间提前半小时安全转移352名群众,完成了一场高效的生命接力。
沙湖街道8人网格小分队网格中队23日中午从12时到傍晚6时,用6小时完成了一场高效转移。图:胡澳
同样,在沙湖街道的老旧村落,网格员们依据气象部门分时段推送的风力、降雨预报,科学安排排查重点和节奏:风力较弱时细致检查危房,风力增强时迅速转向加固和警戒,降雨集中期则重点防范内涝。这种“气象信息指哪、网格员打哪”的精准策略,使有限的网格力量发挥了最大效能,为老村群众筑起了坚实的安全屏障。
石井街道网格员协助转移老旧房屋居住人员。图:陈泽燕
以人为本显温情:“零距离”关怀特殊群体
防御台风不仅需要力度,更需要温度。坪山区相关街道各社区网格员尤其关注独居老人、困难群众等特殊群体。9月22日上午,台风来临前,坑梓街道亚迪三村的网格员在接到物业求助后,立即上门看望身体不适的独居老人,记录其健康状况和需求,并承诺加强后续联系探访,叮嘱台风天注意事项,让老人倍感温暖。石井街道的网格员在开展“敲门行动”时,面对不愿离开家园的菜农和老人,一次次耐心劝导,甚至化身“贴心儿女”,搀扶背负,协调车辆点对点接送,确保应转尽转。安置点内备齐物资,网格员忙碌的身影和关切的话语,让转移群众安心又暖心。
碧岭街道更是推行“分级靶向宣传”,对高风险区实行“一户一方案”上门服务,为独居老人手把手教学防灾技能,绘制“手绘地图”指引避难路线;对中风险区通过实用小视频、接地气的语言进行宣传;对低风险区则采用轻量化提醒,避免扰民。这种精细化、人性化的服务,真正将关怀送到了居民心坎上。
台风过后,坪山区碧岭街道网格员正在协助处理到付树木。图:朱惠玲、赖美玲
基层防御合力:构筑群防群治的“防护网”
有效的防御需要汇聚多方力量。碧岭街道网格管理部积极推动“多元实在共治”,网格员充当“纽带”,联动楼长、社区居民小组负责人、物业等力量。楼长化身“移动哨兵”,自查自报隐患;居民小组负责人组织志愿者分片巡查;物业积极响应网格员提示,及时加固设施、清理隐患。
台风过境后,网格员们并未停歇,迅速从“防御员”转换为“灾后核查员”和“恢复协助员”。碧岭街道的网格员们身着标志性的绿制服和反光衣,立即投入灾后排查,检查城市部件故障、积水点,登记居民商户受灾情况,协调抢修和排水,用细致工作消除次生隐患。南布社区网格员同样迅速转入灾后恢复,协助清理环境、排查设施损坏、回访受灾居民,确保灾后服务“不脱节”、居民诉求“有回应”。石井街道的网格员在风雨渐歇后,立即投身抢险救灾,排查房屋受损和道路积水,助力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文:郭勇 刘俊豪 胡澳 邹锦霞 董舒 陈泽燕 赖美香 刘俊星 邹锦霞 江美怡 李志强 黄明妃 李月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