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夯实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安全防线 > “网格+气象”基层在行动

坪山区“网格+气象”联动发力暴雨中筑牢群众安全防线

更新时间:2025-08-13 17:26:24 来源: 深圳市气象局

字体:
打印本页

  近日,深圳遭遇持续强降雨天气,局部地区出现特大暴雨,防汛形势严峻。坪山区充分发挥“网格+气象”联动机制优势,全区各街道闻“汛”而动,通过精准预警、全面排查、高效处置,织就一张有速度、有精度、有温度的安全防护网,全力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气象预警精准触达,打通防御“最后一公里”

  在暴雨防御中,坪山区将专业气象数据与基层网格管理深度融合,确保预警信息“零时差”触达每一位居民。各街道通过“线上+线下”“专业+通俗”的多元传播体系,让气象预警从“数字”变为群众易懂的“行动指南”。碧岭街道构建“街道网格中心-社区网格员-楼栋长-住户”四级联动机制,气象台发布预警后,网格员15分钟内将“小时雨强50毫米”转化为“10分钟泼满5桶水”等通俗表述,通过微信群、朋友圈、方言广播等渠道高频推送。针对租户流动性大的楼栋,在楼梯口设置“预警信息公示栏”每日更新;对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网格员上门手把手讲解避险要点,确保信息覆盖“不遗漏一户、不落下一人”。

  龙田街道则依托网格系统直连气象平台,4日晚收到暴雨预警后,网格员第一时间将信息群发至百余个楼栋长群,并在朋友圈广泛转发,提醒居民转移车辆、一楼物资至安全区域。“预警一到,网格员的消息就来了,还特意打电话叮嘱我把电动车推到二楼,太及时了!”龙田社区居民李女士说。

wechat_2025-08-13_172530_414.jpg

  石井街道在暴雨红色预警扩展至全市后,网格中队迅速行动,通过社区广播、电子屏滚动播放、上门告知等方式,将降雨动态、积水风险提示传递给每一位居民,重点提醒金田路老屋村等低洼区域住户提前做好撤离准备。

  隐患排查细致入微,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御”

  各街道以“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复查”为原则,对风险点开展“地毯式”排查,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碧岭街道创新“三色分级”排查机制,根据地质条件、建筑年限等12项指标,将边坡、挡土墙、老屋划分为红、黄、蓝三级风险。红色风险区域实行“一周三查”,网格员在“钉钉APP”签到并上传带水印照片;黄色区域“一周一查”,重点关注排水情况;蓝色区域“两周一查”,确保无新增隐患。

  沙湖网格中队更是总结出“望、闻、问、切”工作法:“望”边坡裂缝、“闻”异常水声、“问”居民反馈、“切”岩体坚固度,成功发现并处置5处隐蔽隐患。

  石井街道针对低洼路段、鱼塘周边、危房等风险区域加密巡查频次,8月5日凌晨,金田路老屋村出现积水倒灌,网格员与“三防”抢险人员联动,顶着风雨协调排水设备,短时间内转移10余名住户,避免人员伤亡。

  龙田街道在暴雨夜全员坚守,网格员蹚着过膝积水排查易涝点,徒手清理堵塞的井盖加速排水,对危险路段拉起警戒线阻断通行。“凌晨3点多,网格员还在楼下喊大家别出门,看到他们浑身湿透的样子,心里又暖又踏实。”龙田大水湾住宅区居民说。

图片16.jpg

  多方联动高效处置,暴雨中的“暖心守护”

  面对暴雨引发的积水、内涝等险情,坪山区各街道联合多部门协同作战,以快速响应、温情服务彰显“人民至上”的担当。碧岭街道联动应急、城管、消防等部门组建抢险队伍,台风“韦帕”过境后的持续降雨中,应急分队调配大功率抽水机投入积水重灾区,城管部门清理被冲倒的树木、广告牌保障排水畅通,交警在积水路段指挥交通引导绕行。网格员则化身“侦察兵”,蹚水巡查老旧小区、地下车库,帮助居民搬运浸泡物品,安抚群众情绪,累计处置倒伏树木、积水点等隐患30余处,响应效率提升65%。针对独居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碧岭街道还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红色预警期间网格员每日3次上门,协助转移、送药、检修房屋。临时避险点配备医疗站、儿童活动区,网格员还兼任“心理辅导员”,让转移群众感受家的温暖。

  暴雨过后,龙田街道则迅速启动灾后恢复工作。网格员手持扫帚清扫路面淤泥、疏通堵塞排水口,走访独居老人协助转移贵重物品,宣传雨后防疫知识。“积水退了没多久,网格员就来帮我清理家里的淤泥,还提醒我注意用电安全,太贴心了!”龙田社区居民陈大爷说。截至6日,龙田街道已完成辖区易涝点、边坡等区域的二次排查,全力推动生活秩序恢复。

  此次暴雨防御中,坪山区以“网格+气象”机制为核心,用科技提升精度、用责任彰显担当、用温情传递力量。从预警发布到隐患排查,从应急处置到灾后恢复,全区各街道协同联动,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

  (严雅雯、刘俊豪、邹锦霞、江美怡、李志强、林晓峰、谢春东、王治、陈生灿、赖美香、吕国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