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区:“网格+气象”织密暴雨防御网
以迅应汛守护民生安全
更新时间:2025-08-13 17:18:54 来源: 深圳市气象局

8月以来,深圳龙华区遭遇具有“三超三破”特点的特大暴雨袭击,持续时间超长、范围超广、强度超强,破3项历史极值,全区平均雨量达143.2毫米,短时强降雨引发积水、边坡坍塌等险情。面对严峻汛情,龙华区以“网格+气象”联动机制为核心,通过“网格员一线攻坚+平台高效响应+中心统筹调度”的三级体系,实现预警信号“秒传递”、隐患排查“无死角”、应急处置“加速度”,最终达成“零人员伤亡、无重大财产损失”的防御目标,用精准防控与温情服务筑牢民生安全防线。
民治街道网格员巡查危险边坡
预警联动: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御”,信号传递“零时差”
龙华区“@龙华-民意速办”平台深度对接气象部门实时数据,构建起“预警接收-区域匹配-任务派发”的自动化链条。当暴雨预警升级时,平台会根据降雨强度、影响范围等信息,自动匹配对应网格的网格员,推送包含重点巡查区域、风险点类型的清单。例如,针对观湖街道五和大道历史易涝点,平台在收到暴雨橙色预警后,第一时间向该区域网格员发出“设置警戒、疏导交通”的指令,为后续抢险争取了关键时间。暴雨期间平台共接收气象预警信息27条,触发网格行动19次,平均响应时间不超过8分钟,让“气象数据”真正转化为“防御指令”。
在社区层面,网格员成为预警信号的“移动广播员”。民治街道民康社区创新“线上+线下”双渠道宣传模式:线上,网格员在126个居民微信群实时转发气象预警、安全避险知识,附上“低洼处禁停、阳台清杂物”等直白提示;线下,针对独居老人、行动不便群体开展“敲门行动”,逐户发放防汛手册,协助检查门窗密封性。累计覆盖居民1300余户,让预警信息走进每一户家庭。
民治街道网格事务岗则更进一步,将气象预警纳入“防汛紧急会议”必议内容。在接到暴雨红色预警后,街道15分钟内召开紧急会议,结合气象数据部署网格任务:“根据预报,民治大道北段1小时雨量将超50毫米,网格员立即重点排查该区域地下车库排水系统!”这种“预警即指令”的模式,让网格力量始终跑在汛情前面。
隐患排查:从“全面撒网”到“精准指导”,网格巡查“无死角”
龙华区网格中心提前梳理出全区237处易涝点、186处边坡隐患,为每处风险点标注“网格责任人”“应对措施”“关联气象指标”。例如,针对龙华街道青创园西侧高风险边坡,当气象部门发布“12小时累计雨量将超100毫米”预报时,该区域网格员自动启动“每2小时巡查一次”的加密机制。8月5日上午,正是这种机制让网格员及时发现路基垮塌险情,配合设置安全围挡,避免了人员靠近。
在暴雨预警升级的12小时内,全区网格员累计巡查低洼地带、边坡挡墙、河道周边等重点区域3828处,其中根据气象数据重点排查的区域占比达63%,发现并上报积水点29处、边坡挡墙坍塌9处、树木倒伏15株,均第一时间联动职能部门处置。
在具体排查中,网格员们练就了“看天行事”的本领。民康社区网格员祝大哥根据“持续降雨易致管道堵塞”的气象提示,重点检查老旧小区排水管,发现2栋一楼排水管因落叶淤堵后,立即协调物业疏通;青年网格员小李则针对“短时强降雨易堵雨水篦子”的特点,冒雨清理辖区7处堵塞的篦子,确保排水畅通。
民治街道的网格员们更是总结出“三查原则”:查井盖是否松动(防止雨水冲翻)、查挡水板是否到位(应对低洼处积水)、查阳台杂物是否牢固(防范高空坠物)。8月2日至3日,该街道累计出动网格员450人次,巡查危险边坡52处、老旧村屋1200间套,发现并处置各类安全隐患21处,用“铁脚板”踏出了一张立体防护网。
应急处置:从“单兵作战”到“协同联动”,响应机制“高效率”
民康社区建立“发现-上报-处置-反馈”四步工作机制,将气象预警等级与处置时限挂钩:针对暴雨蓝色预警期间发现的一般隐患(如少量积水),要求网格员现场整改;针对橙色预警期间的紧急隐患(如边坡裂缝),由网格长跟踪督办,协调职能部门4小时内处置。8月4日,该社区网格员发现一处围墙因雨水浸泡倾斜,通过机制快速联动应急部门,3小时内完成加固,避免了坍塌风险。
龙华区网格中心启动“战时值班机制”,实行“早班+晚班+应急班”三班轮岗,24小时对接区三防指挥部、气象部门及各街道网格站。8月5日5时20分,中心接到观湖街道樟坑径河挡墙坍塌30米的险情报告,值班人员5分钟内完成工单派发,协调街道网格站与应急部门联合处置,最终在1小时内控制险情。
暴雨期间中心累计接收网格员上报隐患信息127条,协调职能部门处置紧急险情36起,推动29处积水点全部消退、9处边坡坍塌险情得到控制,用高效调度确保“小隐患不演变成大风险”。
温情守护:从“普遍防御”到“精准关怀”,特殊群体“有保障”
民治街道网格事务岗组织网格员对辖区老弱病残、独居老人进行“一对一”走访,根据气象预警程度提供分级服务:蓝色预警时,送去防汛手册和联系卡;橙色预警时,协助转移贵重物品;红色预警时,全程陪同转移至避难场所。8月5日,网格员在巡查中发现独居老人张奶奶家窗户漏雨,立即联系物业修补,并留下暖宝宝和应急食品,“天气预报说晚上降温,您千万别着凉。”
在人员转移中,“网格+气象”机制同样发挥作用。龙华区根据气象部门的降雨预测,提前开放23处避难场所,网格员逐户劝导危险区域群众转移。截至发稿,全区共协助转移安置85人,其中69人妥善安置于避难场所,每一位转移群众都带着网格员手写的“便民服务卡”,上面标注着“热水供应点、医疗服务台”等信息。
此次暴雨防御中,龙华区“网格+气象”机制经受住了实战考验:从预警信号的“秒级传递”到隐患排查的“精准指导”,从特殊群体的“温情守护”到应急处置的“高效协同”,基层网格与气象数据的深度融合,让防御工作更科学、更主动、更贴心。
(图/文:段斌、王林、黄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