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夯实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安全防线 > “网格+气象”基层在行动

坪山区“网格+气象”机制高效应对台风“韦帕”

更新时间:2025-07-25 17:31:37 来源: 深圳市气象局

字体:
打印本页

  今年第6号台风“韦帕”来袭期间,坪山区充分发挥“网格+气象”联动机制优势,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台风防御体系。通过精准预警、全面排查、高效处置等一系列有力措施,全区成功实现人员零伤亡、重大财产零损失的优异成绩,为超大城市极端天气应对提供了可复制的基层治理样本。

  气象数据直达基层神经末梢

  在此次防台工作中,坪山区创新性地将专业气象预警与基层网格化管理深度融合。区应急管理局联合市气象局,打造了“气象+网格“智能预警平台,实现了气象数据的实时共享和精准推送。特别是在碧岭街道等重点区域,通过在马峦山、坪山河等关键节点布设的23个气象监测微站,构建起了一张严密的监测网络。

  “我们每个网格员的手机上都安装了专用APP,可以实时查看辖区内的风速、雨量、水位等关键数据。“碧岭街道应急指挥中心负责人王主任介绍,“当碧岭水位超过警戒线时,系统会自动触发红色预警,并通过语音、短信等多种方式提醒相关人员。”

  为确保预警信息全覆盖,坪山区各街道采取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传播方式。线上通过微信群、短信平台等渠道快速传播;线下则依托“街道-社区-网格员-楼栋长”四级网络,确保预警信息在15分钟内覆盖全街道。

  针对老年、独居等特殊群体,网格员们开展了“敲门行动+情感动员”个性化服务。“我们不仅要把预警信息传达到位,更要确保群众真正理解台风危害。”“汤坑社区网格员小李说。在劝说85岁的独居老人张奶奶转移时,网格员不仅展示了往年台风灾害的实景照片,还联系其女儿进行远程劝说,最终成功说服老人前往安置点。

jcxd202507250201.png

  隐患整治不留死角

  台风来临前,全区网格员全员出动,按照“重点突出、全面覆盖”原则,对各类安全隐患展开“拉网式“排查。各街道根据气象预警指向的风险点,制定了详细的排查方案,确保不漏一处、不落一角。

  在龙田街道,网格员重点排查了8处历史内涝点。“我们对每个易涝点都建立了档案,详细记录了排水设施状况和积水隐患。“龙田街道应急办负责人介绍。台风过后,网格员们仍坚持每日巡查,累计转发暴雨预警等信息165次,确保隐患彻底消除。

  石井街道则针对老旧房屋、边坡等高风险区域,实行“每小时一查“制度。7月19日下午,网格员在坪山小区巡查时,发现一栋老瓦房屋顶瓦片松动,立即拉设警戒线并组织抢修。“这种老房子最怕大风大雨,必须盯紧看牢。“参与巡查的网格员小张说。

  碧岭街道创新推行“巡查八法“,包括重点区域蹲点查、特殊群体上门查、高空坠物溯源查等八种工作方法。沙湖社区网格员通过“高空坠物溯源查“,及时发现并加固了702室阳台的松动花架,消除了“空中炸弹“。“我们要求网格员巡查时一定要抬头看、仔细查,不能放过任何隐患。“碧岭街道负责人表示。

  针对特殊群体和场所,各街道也制定了专项排查方案。石井街道针对田间菜农居住的铁皮棚抗风能力弱的问题,组织15名网格员分成4个小组,挨家挨户劝说转移。“刚开始有些菜农不愿意走,我们就不厌其烦地做工作。”参与转移工作的网格员回忆道。经过3个半小时的努力,最终成功转移57户132名菜农。

jcxd202507250202.png

  高效处置:多方联动守护群众安全

  台风期间,坪山区充分发挥“网格+气象”机制优势,建立起快速高效的应急响应体系。各街道指挥中心24小时值班值守,确保第一时间发现险情、第一时间处置到位。

  7月21日上午,碧岭街道指挥中心通过实时监控发现金碧路出现树木倒伏阻断交通,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我们第一时间调度了交警、市政、消防等部门联合处置。”街道负责人介绍。在多部门协同努力下,仅用20分钟就清理了倒伏树木,恢复了道路通行。

  在秀新社区,网格员在巡查时发现一对母女驾驶的电动车被大风吹倒,雨棚拖拽车辆至马路中央,情况十分危险。“我们立即分工合作,一人在来车方向设置警示标识,一人用工具快速割除雨棚。”参与救援的网格员小陈回忆说。待雨势稍小后,他们用巡逻车将母女俩安全送至社区避难点。

  人员转移安置工作也开展得有条不紊。碧岭街道在监测到水位超警戒线后,仅用15分钟就完成了周边56户居民转移;石井街道网格员冒着大雨,用巡逻电瓶车将132名菜农分批送至安置点;龙田街道成功劝离300余名危险区域居民,其中碧岭老村8栋因墙体裂缝扩大,网格员1小时内就协助3户居民完成转移。

  各安置点不仅配备了折叠床、饮用水、应急药品等基本物资,还针对特殊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我们为80岁的张爷爷专门准备了轮椅,为高血压患者刘奶奶备好了降压药。”碧岭街道安置点负责人介绍,“要让避险群众感受到家的温暖。”

  在此次抗击台风“韦帕”过程中,坪山区用科技赋能基层治理,以精细化服务温暖民心,不仅实现了人员零伤亡、财产少损失的目标,更探索出了一条超大城市应对极端天气的新路径。

(文图:董舒、罗英、严腾、赖美香、刘俊豪、谢春东、王治 高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