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区福城街道:“气象家书” 小手册筑牢大安全
更新时间:2025-07-17 17:53:37 来源: 深圳市气象局

在超大城市治理中,如何打通防灾减灾“最后一公里”?深圳市龙华区福城街道用一封特殊的“家书”,给出了创新答案。这本看似普通的居民手册,正在成为连接政府与居民的“安全纽带”。
一本手册的“民生温度”
“以前收到气象预警总是一头雾水,现在有了这本‘家书’,连80岁的婆婆都知道台风天该往哪里躲。”章阁社区居民李女士的话,道出了“气象家书”的特别之处。
这本由街道向气象部门“取经”精心编制的手册,没有生硬的说教,而是用“家书”的温情笔触,将专业的防灾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家常话”。翻开手册,不仅有手绘漫画演示应急避险要领,还贴心标注了每个社区的专属避难路线,甚至详细到“哪条小巷容易积水”这样的细节。
手册的背后,是一支由400余名网格员和2500名楼长组成的“流动宣传队”。他们既是“送信人”,更是“守护者”。据了解,今年6月以来,这支基层“气象兵”队伍,向辖区居民派发2万余份手册,同步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构建起“预警精准、响应迅速、科普深入”的社区安全防护体系。这一举措不仅延续了福城街道“网格+气象+楼长”联动机制的成功经验,更以“家书”形式传递安全关怀,获得居民广泛好评。
“气象家书”内容详实,成为居民应急指南
此次派发的“气象家书”手册内容涵盖地震、台风、暴雨等常见灾害的预警信号识别、家庭应急物资清单、社区避难场所分布图及应急责任人联系方式。手册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例如用漫画演示“地震时躲在卫生间三角空间”“暴雨中避开低洼地带”等场景,并附上社区网格员联系方式,确保居民“一册在手,安全无忧”。
章阁社区居民李女士表示:“手册里连附近避难所的路线图都标清楚了,网格员还教我们用手机设置气象预警提醒,现在遇到极端天气心里踏实多了。”据统计,手册派发首周,网格员已开展入户讲解1200余次,覆盖居民超5万人次。
网格员“三巡”机制,筑牢灾害防线
依托“网格+气象”五级塔式工作群,福城街道网格员在手册派发过程中同步执行“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复查”机制。今年1号台风“蝴蝶”过境期间,网格员赖育宁在收到气象预警后,1小时内完成对福民社区12处老旧危房、5个低洼地带的巡查,发现并处置墙体裂缝隐患1处,劝导2户居民转移至临时安置点。
“我们通过‘深圳社区网格管理平台’实时接收气象预警,结合手册中的应急流程图,能快速定位风险点。”赖育宁介绍。数据显示,6月以来,网格员累计排查隐患点1187处,设置警戒线142处,有效避免因强降雨引发的次生灾害。
线上线下联动,科普教育入脑入心
除纸质手册外,福城街道创新推出“气象家书”数字化服务。网格员通过微信群每周推送气象科普短视频,内容涵盖“气象预警小程序使用教程”“家庭应急包必备物品”等;同时联合社区、志愿者协会开展“应急技能进家庭”活动,组织心肺复苏、AED使用等实操培训13场,参与居民超2000人次。
大水坑社区巾帼志愿者服务队队长胡大姐说:“我们学了急救知识后,在手册里标注了社区AED设备位置,现在能帮邻居处理擦伤、中暑这些小意外了。”这种“手册+培训+服务”的模式,使居民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形成全民防灾的良性循环。
“气象家书”的成功实践,展现了基层治理的三个关键转变:从“政府端菜”到“群众点单”,内容设计问需于民;从“单打独斗”到“攥指成拳”,整合网格、物业、志愿者等多方力量;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御”,通过日常科普提升居民自救能力。“防灾减灾不是一时之功,而是需要持续创新的系统工程。”福城街道相关负责人强调,“我们将继续探索‘网格+气象+科技’的新路径,让每一份‘气象家书’都成为守护生命的‘平安符’。”
目前,福城街道“气象家书”覆盖率达30%,居民防灾知识知晓率达92%,在2025年汛期中成功应对多轮超强暴雨预警,未发生因灾伤亡事故,为超大城市基层治理提供了“福城样本”。(文图:李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