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 : 首页 > 信息公开 > 其他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深圳市气象局2024年人大建议办理情况工作总结

更新时间:2024-09-18 12:44:46 来源: 深圳市气象局

字体:
打印本页

  2024年度,我局接收市人大议案建议管理系统转来的市七届人大五次会议人大建议4件。根据市人大关于建议办理工作的要求,我局按照机构职责,经与提出代表、相关职能部门充分沟通形成建议答复,现将办理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概述

  市七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及闭会后,我局共办理代表建议4件。其中主办件1件,为第20240553号(《关于提升深圳市天文台品质满足市民天文科普需求助推科技和工业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汇办件3件,分别为第20240019号(《关于加强我市应急预警和响应能力的建议》)、第20240305号(《关于加强我市防涝排水系统综合治理的建议》)、第20240758号(《关于加强深圳社区应急能力建设的建议》)。主办件的办理情况得到提出代表“满意”回复。

  二、具体办理情况

  (一)主办件:第20240553号(《关于提升深圳市天文台品质满足市民天文科普需求助推科技和工业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办理结果“A”)

  1.基本情况和做法。此件由我局主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大鹏新区管理委员会、市科学技术协会汇办,主要从三个方面落实代表们的建议:一是积极推动市天文台和周边整体品质提升工程。从新建科普设施、改造园区道路、增加观测装备、增加科普服务能力等整体提升天文台综合实力。二是各职能部门多措并举推进相关工作。完善西涌暗夜社区光环境管理办法、提升天文台及周边整体品质、加强光环境质量监测、提升天文台科普场馆整体建设等,推动西涌暗夜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是加快推进西涌暗夜社区光污染防治工作。探索建立光环境管理制度,计划年底出台《西涌暗夜社区天文观测及户外照明设置指引》,合理优化暗夜社区观测及户外照明,提升暗夜社区光环境。

  2.主要成效:(1)积极推进市天文台品质提升工程。我局已牵头谋划“深圳市天文台品质提升工程”,现阶段已完成项目概念方案设计和项目建议书编制,计划近期向市政府汇报并报送市发改委推进立项,项目将通过新建科普设施、改造园区道路、修缮主要建筑和增加观测装备等多重手段,达到增加接待能力、提升科普内涵和增强科研能力的目的,从而整体提升深圳市天文台服务品质。2024年4月23日,张华副市长主持召开全市气象发质量发展推进会暨汛期气象服务调度会,就深圳市天文品质提升工程项目做出指示,各相关职能部门积极配合支持推进落实该项目。(2)联合大鹏新区推进暗夜社区照明整改和配套完善。开展星空公园基础建设工程项目,按照“国际暗夜社区”标准对东西涌开展照明全面整治,在西涌开展文化设计与建设,全面植入暗夜星空文化氛围,打造精品旅游路线,开展观星点、露营地建设,目前已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盘活西涌社区内的场馆场地等资源,打造西涌暗夜天文馆、西涌天文科技文化小镇以及星空露营地等设施配套。(3)积极探讨光污染防治和法规标准制定的可能性。我局分别于3月27日、4月17日与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生态环境部、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市生态环境局、大鹏新区管委会等单位共同研讨暗夜社区光污染防治,探讨立法、标准制定等工作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提升光污染防治水平。研究出台《西涌国际暗夜社区天文观测及户外照明设置指引》,优化暗夜社区观测及户外照明,提升暗夜社区光环境,减少光污染,为市民及爱好者创造更好的观星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4)以党建引领统筹提升暗夜社区管理。成立以市天文台、大鹏新区城管局、南澳办事处、市市容景观事务中心等单位组成的暗夜社区星空党建联盟,对暗夜社区进行统筹管理和运营监督。推进深圳市天文学会第四届会员大会召开和理事会换届,充分吸纳深圳市各行业天文力量,结合西涌暗夜天文成熟资源,成立天文科普工作委员会、天文科学教育委员会以及星空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在支撑天文台工作的同时,积极鼓励和推动西涌全体全行业参与暗夜社区建设。

  3.下一步措施:(1)2024年第四季度向市发改委报送《深圳市天文台品质提升工程》项目申请,继续推进项目。(2)出台发布《西涌国际暗夜社区天文观测及户外照明设置指引》,目前在市气象局门户网站公开征求公众意见;启动星空公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组织第四届大湾区天文科技节、2024年全国星空旅游大会等活动。(4)落实西涌暗夜天文馆、西涌天文小镇等社会投资建设运营的科技文化场馆开放运营。

  (二)汇办件:第20240019号(《关于加强我市应急预警和响应能力的建议》)

  此件由市应急管理局主办,我局作为汇办单位之一,从我市气象监测预报和预警发布现状回复建议意见:

  1.主要工作措施及成效:(1)气象监测预报能力方面。一是建成“一站七址”,涵盖天气、气候、海洋、生态、天文等观测网的国家气候观象台。建成356米的气象梯度塔、4套风廓线仪、22个百米高层楼宇站、10个高山站,陆地站网密度达到3×3公里,向海洋延伸300公里的综合立体观测体系。二是核心技术攻关有新突破。自主研发系统(MOTOR-DA)对台风暴雨的预报效果比肩全球先进模式;基于人工智能的短临预报技术2小时预报准确率达到传统方法1小时水平。(2)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方面。一是创新临灾预警叫应“343”机制。联合市三防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直达基层责任人重大灾害性天气“叫应”工作机制的通知》。二是研发突发事件精准靶向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开展基于灾害影响的手机短信精准靶向预警信息服务。三是实施“网格+气象”行动。通过“深圳社区网格管理”平台等载体开设气象灾害预警服务专区,预警预报信息秒传直达基层网格员。(3)气象灾害风险预警服务成效方面。一是开展深圳市灾害性天气过程的风险研究分析,市应急管理局联合市水务局、市气象局滚动更新《深圳市主要气象灾害风险提示》,指导各级防灾责任人和市民识预警、明阈值、辨风险。二是围绕水务行业,完善内涝洪水等风险预警试点产品,为防灾部门及防灾责任人提供抢险救援决策信息支撑。三是地铁气象预警联动“520”响应机制全国示范,与地铁集团公司共同建立了轨道交通对台风、暴雨、大风等8项灾害性天气的防御服务标准和阈值体系。

  2.下一步措施:(1)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灾害性天气监测能力,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基础设施建设,填补海上气象探测盲区,加密陆域气象监测站点。推进气象“十四五”规划气象灾害防御精细化智能化服务工程项目和海洋气象监测能力提升工程等项目。(2)加大气象预报预警核心技术攻关力度。联合高校、研究机构和高科技企业,深化数值预报资料同化技术、百米级高分辨率数值预报模式等自主核心技术攻关。(3)深化三位一体气象灾害风险研判和预警服务。建立面向决策、行业、基层的风险预警机制;推出台风暴雨码,实现市民扫码便捷获取预警预报、气象灾害风险和防御指引等信息;在深圳山边郊野公园、海边海滨公园等重点旅游休憩区域实现向公众靶向发布灾害性天气风险提醒信息。

  (三)汇办件:第20240305号(《关于加强我市防涝排水系统综合治理的建议》)

  此件由市水务局主办,我局作为汇办单位之一,从我市灾害天气预警快速发布及反馈机制现状回复建议意见:

  1.主要工作措施及成效:(1)气象预警信号发布规范体系基本完备。围绕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管理和气象灾害防御的需求,建立了涵盖市政府规章、地方标准、内部业务规定等文件要求的预警发布规范体系。(2)气象预警信号发布精细化程度高。预警信号的发布、更新和解除精细化到具体的区、街道和近海海域。率先探索基于人工智能短临预报的暴雨预警信号识别技术,提高精细化强降水临近预警能力。(3)提高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实效性。在相应的预警信号中加入针对性的防御措施,如为加强山洪灾害灾前预报预警。(4)具备向市民精准靶向发布预警的能力。针对影响大、突发性强的暴雨和雷雨大风天气,根据灾害影响先后,经由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开展分批次、分区域精准靶向发布预警短信。(5)已建立涵盖2008年以来共1047个灾害性天气过程的信息库,建立客观定量的强度指数算法,形成灾害性天气过程历史数据库。

  2.下一步措施:(1)完善全市“1+11+N”应急体系的气象监测支撑。推动出台《深圳市突发事件气象保障应急预案》,完善与应急、规资、水务等部门常态化联合会商机制,加强跨部门灾害监测数据信息共享,提高气象灾害风险监测预警服务针对性。(2)加强重大灾害性天气复盘。针对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气象、海洋、水务等相关部门联合进行针对性的技术复盘,持续检视并完善灾害天气预警快速反馈机制。(3)开发针对性的山洪风险预警服务产品。深化水务风险预警和影响预报,针对积涝点、水库、河道等敏感承灾体,开展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研究,形成分类型风险阈值指标体系,研发相关产品。

  (四)汇办件:第20240758号(《关于加强深圳社区应急能力建设的建议》)

  此件由市应急管理局主办,我局作为汇办单位之一,从我市社区应急能力气象保障建设现状回复建议意见:

  1.主要工作措施及成效:(1)分类指导各区推动综合减灾社区创建。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联合市应急管理、消防救援等部门协同推进深圳综合减灾社区创建标准化试点工作,参与创建成效评估和日常管理考核等工作。(2)完善直达基层责任人的临灾“叫应”机制。联合市三防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直达基层责任人重大灾害性天气“叫应”工作机制的通知》,围绕“灾前、临灾、灾中、灾后”关键时间节点,“递进式”提醒风险、“兜底式”呼叫各级防灾责任人。(3)气象预警信息“零时差”服务社区网格。探索构建“网格+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新模式,通过深圳社区网格管理平台,为1.8万名基层网格员提供基于位置信息的气象监测、预报、预警等信息服务。

  2.下一步措施:(1)健全和完善极端天气预警“叫应”机制。延伸基层叫应,极端重大灾害第一时间“叫应”直达街道基层的防灾责任人,逐步将高级别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直接电话“叫应”到社区防灾责任人以及全市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安全责任人。及时联动提醒,“叫应”市、区三防办根据预警信息及时启动不同类别的应急响应等级,组织有关单位落实应急响应联动,提供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信息服务。(2)深化“网格+气象”行动。开展全市网格员气象业务培训,全面提升网格员的气象灾害防御知识与能力。推出台风暴雨防御码,任意网格的市民可实时查看所处位置与台风的距离和台风暴雨实况、预警、预报等信息。

  三、办理建议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办理建议存在的问题:建议办理的沟通协调和协作机制还需进一步健全,对于一些涉及范围广,需要多部门协同办理的建议,发挥各有关部门的优势,集中力量推动工作取得更好成效还有待加强。

  (二)改进措施:加强协调沟通,做好协调工作。细化办理任务分工,加强办理过程的沟通协调,定期召开办理工作碰头会议,更好地形成协同办理合力,推动建议落地成果质量更高。

  此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