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 : 首页 > 信息公开 > 规划计划 > 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

深圳市气象局2020年工作总结

更新时间:2021-02-10 16:20:47 来源: 深圳市气象局

字体:
打印本页

  20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深圳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把落实“双区”建设和实施综合改革试点作为气象工作的总要求,在重大气象保障、智慧气象服务、科研机制创新等方面有新成效,连续8年在省政府气象现代化考核和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中保持全省“双第一”。

  一、2020年主要工作

  (一)聚焦“平安城市”,守好城市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和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工作要求,在“季风降水超强、大暴雨频发、局地性强对流多”形势下,全力做好“近十年最强龙舟水”等44天暴雨日和2个台风精细到街道的预报预警服务,高质量完成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全球招商大会、疫情防控等21项重大专题保障服务,获中国气象局主要领导高度评价和市领导肯定。全流程全链条风险预警服务体系紧扣临灾关键节点。无缝隙渐进式预测天气过程风雨、精细落区、影响时段和风险提示,重点围绕临近1小时,开展最小时间分辨率为5分钟的精细化预报服务,为气象灾害防御组织抢时间、划重点、估风险,相关技术获广东省气象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建立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机制提升防御联动效能。完成《深圳市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规定》修订,联合市应急部门印发《深圳市主要气象灾害风险提示》,细化各街道积水参考降水量阈值和对应风险,通过匹配定量监测预报触发防御联动提示,风险提示一键直通各级防灾责任人,为各级决策指挥调度提供可靠依据。巩固基层防灾减灾“最后一公里”。组建气象服务先锋队派驻各区,24小时在线实时反馈风雨浪潮洪实况、预测和灾情,现场解读气象灾害对本区域影响,支撑各区防灾救灾指挥调度。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精准靶向发布技术在城市安全运行和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全年发布预警信息60次,覆盖6亿人次。防雷安全生产零事故。开展双随机执法检查34宗,发现隐患14家,行政约谈6家,行政处罚1宗并作为典型案例由中国气象局报送司法部。防雷安全隐患排查822宗,发现隐患单位156家,100%已整改。CNAS雷电防护技术实验室为华为、中兴等40余家高新企业提供500余次5G基站等防雷测试和技术服务。

  (二)融入“智慧城市”,增强“+气象”服务供给能力。全面落实新型智慧城市实施方案4项任务,承担中国气象局智慧城市气象观测与服务试点工作,牵头与港澳气象部门联合申报世界气象组织气象服务模式创新项目。初步建成以自动感知、个性定制、按需推送、在线互动、情景体验等为基本特征的智慧气象服务全方位服务城市管理治理和民生。以“+气象”新模式融入市区两级智慧决策指挥系统和城市管理治理体系。建成局地微气候感知网,打造智慧气象服务中台,7大类87个气象数据产品以插件式、图层式被市委、市政府指挥中心和市区相关部门等40余家单位累计调用逾8000万次,形成应急管理+气象、建筑工地+气象、政务服务+气象、生态文明+气象4个典型应用场景。气象支撑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文明建设。落实全市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部署,提供五大流域降雨监测、影响评估等9项服务,基于连续67年不间断观测的分钟级“气象大数据”,分析提供125种4.7亿组数据、形成7类产品、提出55条决策建议支撑水污染防治见成效、海绵城市试点建设考核获第一名和盐田、大鹏成功申办“天然氧吧”气候标志。提升气象信息获取便利性惠民。建立“气象服务产品超市”,整合4类36种气象服务产品一站式服务,完善12类33种发布渠道,并借力i深圳、学习强国、深圳发布等信息发布“朋友圈”,形成自己发、部门转、媒体播的多方联动,日均服务4000万人次。市政府民生实事“安全伞”覆盖地铁、公交、公园、学校、建筑工地和户外大屏,9600万人次获取基于位置的实时气象风险预警预报服务。“线上线下”科普屡获大奖。气象与天文科普园被科技部和中国气象局授予首批“国家气象科普基地”称号,近1亿人次获得线上线下科普服务,获深圳市“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南都街坊口碑榜”等;科普作品获国际科教影视最高奖“中国龙奖”和全国气象短视频创作大赛一等奖;深圳气象认知度普及率全省第一。

  (三)围绕“双区驱动”,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紧抓实施“双区驱动”和综合改革试点重大机遇,争取中国气象局在三大方面支持深圳气象先行示范,已经中国气象局党组研究原则同意,将出台具体实施意见。国省市联合建成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中心挂牌运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省市实施方案以及《粤港澳大湾区气象发展规划》明确的任务率先在深落地见效,形成以院士指导和中国气象局领军人才为核心的科研团队,开展科研项目10项。落实粤港澳气象业务合作8项任务,在特殊形势下深港气象科技创新合作、灾害天气联防等仍取得明显成效。聚焦“三新”高标准编制气象发展“十四五”规划。召开系列“十四五”规划和专项顶层设计研讨会,邀请4名院士和国省市各方专家献计献策,并带队走访各有关部门衔接,编制了《深圳市气象发展“十四五”规划》,形成了三大目标、“3+7”重点工作任务。“气象灾害防御精细化智能化服务工程”被纳入市“十四五”重点工程。同时,气象发展融入应急管理、生态环境、数字政府、国土空间等市“十四五”专项规划中。聚焦湾区预警预报共性问题突破三项核心技术。基于人工智能的临近预报技术明显改进了飑线、台风等的预报能力8%以上,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创新合作重点专项。集成分灾种识别、临近预报技术、影响自动预警提示的强天气全流程全链条监测预警,分别获广东省气象技术进步一、二等奖。

  (四)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增强气象队伍凝聚力战斗力执行力。强化政治引领,把准气象发展方向。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集中学习和讨论交流、对照检查检视问题40余次,开展10项“气象行走基层深调研”破解难题,聚焦主责主业与积极担当作为相统一,把学习贯彻落实到气象服务保障、气象改革创新发展和民生气象服务等具体举措上,把“两个维护”体现在气象服务成效上。建设模范机关,打造服务型部门。以抓实气象服务保障,破解气象惠民的重点难点,设立“书记项目”、“攻坚项目”,落实全链条风险预警、气象风险预警、融媒体服务矩阵、建设新型科研机构、行政服务无感智办等30余项举措,以“先行示范”的标准打造“政治型、实干型、服务型、廉洁型”模范机关的做法得到市直机关工委肯定并推广。突出挺纪在前,确保全面从严治党抓落实。党组书记、支部书记切实担起管党治党第一责任人职责,做到与业务服务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确保23项市委、市政府交办事项落实到位。按照市委巡察发现突出问题对照整改的有关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建立台账督查督办,强化日常工作督查,把抓整改融入日常工作,融入深化改革,融入全面从严治党。

  二、存在问题

  对标国家赋予深圳的新定位,气象在适应面向深圳落实国家重大战略、面向城市持续发展、面向市民生产生活、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需求能力仍有差距。一是灾害性天气定时定点定量的精准预警预报能力和多重风险叠加的综合研判预估服务能力不足。二是气象服务供给能力不足,气象服务体系不健全。三是人才与科技难以支撑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