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 : 首页 > 信息公开 > 规划计划 > 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

深圳市气象局2019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更新时间:2019-07-25 09:54:00 来源: 深圳市气象局

字体:
打印本页

  2019年上半年,我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的重要讲话和对深圳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化改革、创新服务、提质增效,气象现代化考核和气象服务公众满意度调查连续第七年保持全省第一。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情况

  (一)强化政治引领,抓牢抓实汛期气象防灾减灾服务

  上半年我市天气气候呈现“入汛提前,暴雨频繁,短时雨强超强,雷雨大风猛烈”特点,全市平均雨量992.2毫米;出现21天局地暴雨以上降水,同比偏多40%;发布59次暴雨、25次大风预警,同比增加321%、212%。

  落实责任强化汛期气象服务。面对今年灾害天气严峻形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指示精神,提高政治站位,把气象服务是否到位作为关系人民的福祉安康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政治任务,提前进入汛期值守,主动对接机构改革后各有关部门,滚动开展气象灾害风险分析研判,在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中,加密至每小时发布一次实况、预报和风险预估。切实将抓实汛期气象服务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为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创建模范机关的重要抓手,发挥领导干部一线在岗带班的“头雁效应”,强化业务部门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冲锋在前,完成5场飑线和5场龙舟水共计21天(大)暴雨和春运、中高考、文博会等18项重大活动的气象保障服务,为城市安全运行提供支撑。1个集体获市五一劳动奖状,1人获市三八红旗手。

  智慧防灾提高部门联动效率。整合6大类数据和25种产品,汇集风、雨、浪、潮、洪以及其他次生衍生灾害信息,形成集监测、预报预警、风险预估、动态反馈等功能海陆一体的气象灾害防御决策支持平台,灾害防御信息快速直通、部门高效联动。完善与市委值班室、市政府总值班室以及应急、国土、交通、交警、教育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加密会商、24小时在线响应工作机制,重大灾害天气信息直报市领导,升级恶劣天气对点自动呼叫系统,呼叫107个单位防灾责任人的时间由30分钟缩至3分钟。

  以深圳标准重构深汕特别合作区气象保障体系。一是针对深汕特别合作区气象防灾薄弱环节,编制《深汕特别合作区气象发展规划》,对标深圳标准从基础设施、业务体系、工作机制等加强顶层设计。二是重建气象决策服务体系,组建派驻首席预报员和购买服务结合的团队,与区应急等防灾部门建立会商、联动机制,指导四镇一场建立气象灾害防御预案,气象决策服务协同平台、数据和产品直通深汕特别合作区,为区管委会组织应对气象灾害提供全方位服务。三是健全气象信息发布体系,各级防灾责任人纳入恶劣天气自动呼叫系统,高级别气象灾害预警短信全覆盖深汕,全面推广应用“深圳天气”APP、微信等,让公众收得到用得上。

  (二)守初心担使命,着力解决市民关心的气象热点难点问题

  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紧紧围绕找差距、抓落实,检视科技攻关支撑民生服务不足、预报预警精准度不够高、服务有效性不够强等12个问题,制定立行立改和集中治理清单,明确措施、责任人、时限、督办机制,通过真抓实干为群众解决气象服务方面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不断增强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类气象服务解热点难题。攻坚服务——助力城市“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文明建设,按需提供全市177个自动气象站、五大流域降雨监测数据180万组;提供五大流域降水预报预测信息、全市大气污染扩散条件预测信息共96期环境气象专报。基于大数据开展环境气象、生态气象、气候风险预测,为利用气候资源建设低碳生态城区提出发展策略。基于深圳台风大数据,制作《深圳台风图集》及网页版,实现历史主要影响台风相关图片和数据信息的一站式查询。民生服务——落实市政府民生实事,针对市民关注的高级别预警停课热点问题,依托“i深圳”、“深圳天气”微信等推出“预警铃”服务,精准对点发布预警提示,累计服务超500万人次。完善气象整点播报机制,滚动加密播报预报和防御指引,电视电台直播连线1148档。新一代气象天文科普展厅为市民提供立体化、数字化、可触化的全新气象科普体验,开展深港儿童气象天文行活动,助力“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数据服务——为生态环境、海事、国土等12个部门提供229万组数据,有效发挥了气象数据在治水提质、防灾减灾、城市管理治理等领域中的作用。通过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共享130种420亿条数据,被22个政府单位订阅,智慧气象服务城市经济发展和公共安全,在全市267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进入市“党建杯”创新大赛“服务创效”前十名。

  优化气象政务服务助力营商环境。精简气象行政职权,权责清单由86项简至49项,1项审批服务优化为即来即办,审批委托技术服务缩减2个工作日。3批次执法检查24家重点防御单位,发出责令停止违法通知书13份,行政处罚1单。排查粉尘涉爆场所等323家单位的气象安全隐患,发现(严重)隐患39家, 12家已整改,其余跟进中。

  三项核心技术攻关提升预报精准度。深入实施台风暴雨监测预报质量提升行动计划,一是利用人工智能、雷达卫星数据应用、三维实况分析从三个方向持续改进短时临近预报技术。二是新一代雷暴尺度集合预报系统分辨率由4公里提升至3公里,为预报强天气提供冰雹指数、雷电指数、风切变等7类关键指标参考,上半年深圳格点晴雨、气温预报质量保持全省第一。三是承担智慧观测试点,积极开展智能杆气象观测对比观测试验、三维网格化数据的应用校验,成果得到中国气象局高度认可。

  (三)走前列当尖兵,推动气象现代化再上新台阶

  切实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推动气象改革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深入开展“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工作,推动气象现代化建设更好地服务民生、城市、经济。

  重大项目发挥效益。对标全国气象现代化发展纲要和业务体制改革新思路,制定《深圳市贯彻落实全国气象现代化发展纲要实施方案》。“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智慧气象服务系统的雷达数据共享服务平台等14个子项目投入业务服务。新一代双偏振雷达正式组网运行,数据产品和到报率居全省前列。

  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进展顺利。落实省市关于粤港澳大湾区三年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任务,加快三地气象工作深度融合,全力推进预警中心建设进度。一是制定预警中心组建方案,通过粤港澳三方专家论证,中国气象局批复同意。二是举办单位召开预警中心理事会筹备会议,确定了组建理事会、成立科学委员会、制定章程、推荐中心法人、出资补助等重大事宜。三是与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福田区等就气象科学超级试验站、防灾减灾研究实验室、利用高端创新资源等达成合作协议。

  获批国家级气候观象台。经多轮评审认证,深圳成为中国气象局全国首批24个国家气候观象台之一,保障深圳城市需求的同时在国家探测体系布局发挥关键作用,承担华南沿海高密度城市精细化气候观测及研究任务,实现对观测业务、数据质量、观测效率进行全链条、立体化的考核评价,建立综合观测质量管理体系。目前已实现深港雷达错时观测试验,提高对突发强天气观测速度精度。

  (四)抓改革促发展,气象事业发展增添动力

  机构改革落地见成效。找准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的定位,调整优化内设机构职能11项,下放事业单位职责3项,强化气象防灾减灾保障、气象服务的核心职能;推动“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落地,确保在改革过程中强化履职、人心不散、干劲不减。开展25人次干部专业化建设调研和分析研判,完成9名处级干部选拔任用和2名主任级专业技术类公务员职级晋升,招聘员额6名。通过事业单位公开选聘、参加第17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等方式,建立备用人才信息库。

  增强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围绕市委“1+10+10”工作部署,以汛期气象保障、气象现代化建设为抓手推进模范机关创建。完成党委届中调整和支部换届选举,选优配强机关党务干部。加强党员干部监督管理,针对个人因私出境证件管理、应急响应职责落实情况和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等问题开展谈话提醒4人次,持续改进工作作风。

  精准扶贫阶段性成果。选派骨干更换扶贫工作队长并顺利交接,对口帮扶佗城镇东坑村27户95人贫困户100%脱贫,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10倍,该村被评为广东省卫生村、河源市文明村等,驻村扶贫干部与工作队均获得脱贫攻坚突出贡献个人和集体。

  二、存在问题

  围绕市委“1+10+10”工作安排,检视气象工作存在的问题:一是预报预警精准度不够高、服务有效性不够强一直是气象难题,也是市民关心热点问题。二是攻坚克难能力不足,科技攻关和研究型业务支撑民生气象服务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