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 : 首页 > 信息公开 > 规划计划 > 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

深圳市气象局2023年工作计划

更新时间:2023-02-21 11:46:30 来源: 深圳市气象局

字体:
打印本页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总书记对广东、深圳及气象工作的总要求,贯彻落实市委七届六次全会和市“两会”精神,围绕气象高质量发展主线,从“建体系、提能力、聚焦点、有抓手、强作风”方面发力,狠抓以下10项重点任务,不断提高气象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效益。

  (一)健全以预警为先导的应急联动机制,夯实气象灾害风险治理体系。一是探索建立定期开展气象灾害防御水平评估机制,督促落实气象灾害防御措施,推动有针对性修订基础设施标准、优化防御措施,提升重点区域、敏感行业基础设施设防水平和承灾能力。二是健全以预警信息为先导的应急联动机制,建设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决策信息支持系统,提高预警信息精准靶向发布水平和极端天气情况下“兜底式”发布全覆盖能力,建立基层重大灾害性天气“叫应”标准,强化全社会气象灾害防范应对能力。

  (二)坚持系统观念优化地-空-天观测布局,提升精密监测能力。一是补短板。围绕海洋观测、立体观测等重点区域观测不足,提供重点区域百米级5分钟数据产品。二是锻长板。围绕各区各有关行业领域防灾减灾服务需求,市区联动加密建设常规区域气象观测站、高楼自动气象站和多功能杆微气象站。三是新拓展。以天文科普服务能力建设为目标,统筹联合观测和科学研究工作,形成“天文台二期”建设方案,打造与城市地位相匹配的天文台,积极推动天文公园建设。

  (三)坚持问题导向优化工作机制和技术支撑,提升精准预报能力。一是优“机制”。完善重大天气跟踪判研机制和部门联动机制,建立以问题为导向的重大天气预报复盘机制和预报预警质量评价体系,激励预报员比学赶超,不断提高预警预报的业务能力水平。二是优“技术”。通过迭代升级业务服务系统、引进集成国省先进预报技术,实现全市灾害性天气预警精细到街道,预报产品精细至社区。三是优“保障”。积极与市委编办沟通,加强预报预警等核心岗位编制保障,精准靶向引进高层次优秀气象预报人才,培养和用好首席预报员。

  (四)实施气象宣传和融媒体服务提质增效计划,提升精细服务能力。一是建立持续提升融媒体服务质量的工作机制,全面优化“两微一端”“谈天说地”等气象品牌服务力和影响力,形成部门主导、社会参与的气象宣传服务合力,实现全方位服务公众、高水平科普拓展、有特色形象展示。二是办实系列气象民生实事。推进天气预报预警服务进小区、气象天文科普进校园等8项民生实事。推动建设国内首家“国际暗夜社区”,促进暗夜经济发展。三是持续推进世界气象组织“超大城市智慧气象服务”试点,在灾害风险预警等4方面形成示范成果。从电力、能源入手推进“+气象”场景化服务助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融入深圳高质量发展的经济体系。

  (五)聚焦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空间规划,提高气候及生态服务能力。一是加强大湾区气候变化风险评估和适应能力建设,识别气候敏感行业、脆弱群体及高风险区域,将适应气候变化纳入城市经济社会中长期发展规划。二是开展气候安全对水、生态、能源、人群健康的影响评估和应对措施研究。修订暴雨强度公式,为城市排水防涝设施规划建设提供支撑。建立气候变化、温室气体浓度监测、碳源碳汇评估发布制度。三是加强本地气候资源特点研究,促进对太阳能、风能、云水资源及旅游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

  (六)立足超大城市防灾减灾和经济社会发展等重大需求,加快推进气象发展“十四五”重点工程。一是推动国省气象大数据云平台深圳端工程完工并投入运行,实现国省市气象信息化一盘棋,夯实气象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底座”。拓展基于CIM的场景应用。二是加快推进深汕特别合作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工程、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物资应急储备2大工程,力争年内开工建设。三是推动气象灾害防御精细化智能化服务工程完成概算批复,启动光明气象观测基地建设前期工作。

  (七)对标“让市民享受国际一流气象服务”目标,推动气象科技产业发展。一是积极参与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构建气象科技产业生态圈,推动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联合市属国企打造气象众创平台,促进高价值气象数据合规高效流通使用,融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助力20+8产业集群形成比较优势,支撑其高端化发展。二是整合和培育气象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推动和指导深圳市气象防灾减灾学会、天文学会等建设,吸引聚集社会各界优秀的气象人才,共同为全市2000多万市民提供高品质的气象服务,为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构建“气象+”新格局。梳理深圳市公共气象服务事项清单,整合优质资源做强做优主责主业,促进气象产业发展和气象服务需求及时协调,发展优质“深圳天气”特色及示范产品。

  (八)围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气象“卡脖子”关键技术攻关。一是制定深圳气象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发挥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南方强天气重点实验室等平台作用,吸引社会各方科技创新资源“揭榜挂帅”;制修订科研项目立项及评价机制,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1项科技项目。二是以承担《国家级气象科研院所改革发展工作方案》的研发任务为契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在“区域数值模式预报资料同化关键技术”上取得新突破,在强对流预警预报技术上取得新成果。

  (九)聚焦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凝聚气象改革创新新动能。一是出台政府规章《深圳市气象管理规定》,明确各区、各部门气象管理的职责分工,健全气象灾害预警部门联动和社会响应机制等,为气象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二是贯彻落实国务院《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提请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科技创新、人才发展、设施建设、产业促进、管理体制、联动机制等方面组织实施,破解深圳气象高质量发展瓶颈。

(十)以政治建设为引领,打造“勤政爱民、勇于创新、追求卓越、奔跑赶超”气象部门生态。一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密结合主责主业实现气象服务提质增效。严格落实政治要件闭环管理制度,建立“一张台账跟踪到底”机制,按季度督办、动态更新。二是持续推进作风建设和执行力建设,完善党建与业务融合联动考核评价机制,引导干部在预报质量、公众服务、科技创新、重大项目建设中精益求精,以高质量党建推动深圳气象高质量发展。三是深刻认识深圳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的使命责任和目标定位,切实推动气象工作进一步融入深圳打造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进程,全面链接五个中心和八种经济形态,以气象预报的高精准优服务和气象科技产业的快发展强能力为20+8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做出气象人不一样的精彩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