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 : 首页 > 信息公开 > 其他 > 工作动态

深圳市气象局世界气象日系列主题宣传活动圆满举行

更新时间:2014-03-24 00:00:00 来源: 深圳市气象局

字体:
打印本页

 “丰富多彩的气象主题活动”

  为做好2014年世界气象日纪念宣传活动,广泛普及气象科学知识,传播气象科学精神,引导市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关注天气和气候,增强气象灾害防御意识和自救互救的能力,为深圳城市的安全和福祉作出贡献,深圳市气象局提前策划、精心组织了系列形式多样的世界气象日主题宣传活动,轮番为市民呈上一场场内容丰富、参与性强的气象知识科普和气象服务认知盛宴。
 
活动一:“深圳市青少年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竞赛”
 
  为增进全市青少年对气象知识和灾害防御技巧的认知,2014年3月11日上午10点,由深圳市气象局主办的“深圳市青少年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竞赛”网络赛正式开锣,拉开了深圳市3•23世界气象日系列宣传活动帷幕。11-20日全市10-35岁的青少年通过登陆专题网页学习《深圳市台风暴雨灾害公众防御指引(试行)》、气象预警信号、天气与气候和气象服务获取渠道等相关气象知识后,进行简单的验证轻松参与网络知识竞赛。按照竞赛规则,每日评选出“日冠军”和“日亚军”各一名,获得参加3月23日在深圳中心书城举行的现场擂台赛机会。选手们通过问答和抢答的形式逐步淘汰,最后决胜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和三等奖3名。竞赛推出以来,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累计将近10万名青少年踊跃参与。在3月23日的擂台赛中为了消除现场的紧张气氛,同时也为了增加过往市民的参与热情,扩大气象灾害防御知识普及面,活动期间还穿插了现场观众互动环节,让过往的市民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了解到气象灾害防御、气象服务产品等相关气象科普知识。当天发放《气象知识》、《中国气象报》、《深圳市台风暴雨灾害公众防御指引(试行)》、《@深圳天气-我们一起来微信》、《深圳市台风暴雨灾害公众防御指引(学生版)》等各类气象科普宣传资料8千余册,活动受到市民的广泛关注与好评,《第一现场》、《深圳特区报》、《深圳晚报》、《南方都市报》及《深圳电台》等多家电视、报纸、电台媒体对323主题活动及深圳市青少年知识竞赛现场进行了现场直播和报道。
 
图一:3月23日深圳市气象局举办的“深圳市青少年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竞赛”现场
 
 
活动二:“气象服务大家谈”微访谈活动
 
  “你好,请问气象局是如何看待新媒体服务的发展?与传统媒体相比较如何?”3月21日上午10时,@深圳天气“气象服务大家谈”微访谈活动准时开通,气象局副局长、一线预报员通过微博平台与网民们进行现场互动,听取公众对开展好气象服务的意见、建议,共同探讨改进气象服务的措施。微访谈过程中,网民们对深圳天气微博和微信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认为深圳市气象局敢于创新,积极运用新媒体传播方式,将气象服务送到市民指尖,给市民带来了便利也体现了一种与时俱进、敢于创新的气象精神。市民们踊跃参与,积极发言,从个人需求出发,积极献言献策。
 
活动三:“气象科普大讲堂”与“走进气象台活动”
 
  关于天气与气候,青年人应对气候变化等,气象专家怎么说?22日上午,通过提前预约参与的30多组家庭于深圳市气象局竹子林多功能厅听取了由深圳市国家气候观象台副台长、李磊博士为大家主讲的《气候变化与我们》科普知识讲座,李磊博士的讲座幽默、风趣、深入浅出,受到现场家长及小朋友的极大欢迎。讲座结束时,很多市民就灰霾、台风等热点气象问题纷纷提问,李磊博士一一进行了解答。此外,为了满足市民近距离地了解气象观测、气象预警预报、气象服务等流程的愿望和体验气象预报员的经历,市气象局还组织了“蚂蚁兵团-走进气象台活动”、“2014年世界气象日气象体验行-亲子活动”,参观了气象局科普大厅、预警预报业务中心,许多市民亲自体验做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对气象工作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为了让每个参与的市民和青少年朋友们都能有一次满意的收获,深圳市气象局除提供专业的讲解服务外,还提供形式多样的宣传材料,不放过每个给市民带来方便的温馨细节,将活动内容相互融合,活动形式不拘一格。形式多样的走进气象台活动,逐步揭开了气象工作神秘的面纱,还原广大青少年一个真实的气象服务。
 
图二:3月22日,深圳“蚂蚁兵团”走进气象台现场体验天气预报的制作播报过程
 
图三:3月22日,30余组家庭组团参观气象观测场了解气象观测原理及工作流程
 
图四:“气象科普大讲堂”活动中李磊博士为市民做《气候变化与我们》的科普讲座
 
 
“精益求精的气象服务追求”
  “用百分之百的努力,使市民享受到世界一流的气象服务”,2014年,深圳市气象局围绕完善气象灾害高级别预警全网发布机制1项市政府重点工作任务,提升台风暴雨等重大天气预警服务能力、新增10个气象防灾减灾试点社区等3项民生实事和推出“深圳台风网”手机客户端等10项公共服务白皮书任务,秉持“坚持改革创新,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扎实落实民生实事,为市民提供世界一流的气象服务”的服务理念,多措并举,继续为深圳城市安全和市民生活提供优质气象服务。
(一)让天气预报精细到街道
  自去年中国气象局广东省区域数值天气预报重点实验室深圳研究基地和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风暴分析预报中心深圳研究基地在深圳市气象局落地启用以来,各项气象科研工作进展顺利。今年,借此气象科技创新平台,市气象局将瞄准最难预报和影响广泛的华南春季强对流灾害性天气,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与业务单位定期开展强对流天气预报的“春季实验”,加强研发和应用服务力度。预计今年第四季度,全市57个街道的市民可借助“深圳天气”微信或者智能手机客户端实时查询本街道0-3小时降雨和气温预报,实现在分区预报的基础上进一步精细到街道,大大方便市民的安全出行和生活安排。
(二)让预警预报信息覆盖更广大市民
  在去年推出高级别台风预警提前2小时预告知服务的基础上,今年,市气象局将与电讯营运商合作完善高级别台风暴雨全网发布机制和流程,完善微信平台,高级别预警信号向订阅用户主动推送,增加《深圳市台风暴雨灾害公众防御指引》的查询功能,努力实现高级别(黄、橙、红色)台风预警下,气象门户网站、手机短信和客户端、微博、微信等各渠道预警覆盖人数达到1000万人次。
(三)让气象服务更周到更贴心
  “深圳天气”官方微信平台将气象服务送到市民指尖的周到之举让广大受益用户称赞。今年,市气象局将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完善服务产品,用更周到和贴心的服务让气象服务走进市民生活。如,今年将把“台风网”搬上手机屏幕,届时市民对每次台风最新路径、强度预报、预警和防御指引等信息的掌握将更加轻松、便利;还将对现有的公共气象服务产品进行梳理,编写并发布《深圳市气象公共服务指引》,公布11类58项气象服务的内容、获取渠道、使用方法等。
(四)让气象灾害服务更加深入基层
  在去年气象防灾减灾社区试点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市气象局今年将继续新增10个基层试点,通过健全试点单位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和响应工作机制,健全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信息对接和响应机制,将试点单位的气象防灾责任人纳入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和为试点单位提供全方位的气象信息、培训服务等举措,提升各级防灾责任人应对气象灾害能力。另外,市气象局还将通过多种渠道深入社区、校园开展气象防灾减灾科普,主动把灾害防御常识送到市民家门口。(鄢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