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 : 首页 > 信息公开 > 其他 > 工作动态

深圳市气象局多举措落实汛期气象保障服务

更新时间:2017-03-23 00:00:00 来源: 深圳市气象局

字体:
打印本页

  为学习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城市质量提升年”的工作要求,深圳市气象局针对今年“春季强对流天气导致局地大风和短时强降雨的风险仍比较高;龙舟水期间,尤其6月出现持续性强降水风险增加;台风给我市带来严重风雨影响风险较高,风险区域扩大”三大气象风险,多措并举落实汛期气象保障服务。

  一、实施气象质量提升工作计划

  围绕今年重点工作任务和业务短板,市气象局出台了气象质量提升工作计划。一是全面提升气象探测业务能力。加密区域气象观测站点,由现有的152个加密至200个,实现全市74个街道100%全覆盖。针对各区需求,重点布设在库区流域、积涝、地质灾害、沿海大雾等风险防御区。弥补高空观测的短板,在全市各区增加150米以上的高层观测站点,重点监测高层大风以及气候与生态环境变化,形成立体观测网。针对目前小流域因强降雨造成的灾害监测不足,将在观澜河等重点流域增设流域气象站,重点监测雨量、水位等要素。二是全面提升预警预报业务能力。开展长中短相结合的气象决策服务,为决策部门提供月度天气趋势、10天天气预报和短时临近预警相结合的决策服务产品。推出未来24小时台风暴雨灾害风险落区预报,实现要素预报向灾害风险落区预报转变。推出重点河道流域风险预警,通过自动呼叫、预警群实时服务和提供风险预警图表产品三种方式为龙岗河、观澜河、坪山河和茅洲河流域防灾部门和责任人提供风险预警服务。

  二、对接区级防灾减灾部门服务需求

  按照市领导关于早谋划、早对接、早准备的要求,市气象局通过调研与全市十个区的服务需求进行了对接,提前谋划落实汛期气象保障服务措施。一是明确了全市气象灾害防御联动联防工作事项和区级气象防灾减灾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确保汛期有效联动联防。二是以信息化手段将气象灾害预警联动协同化平台和突发事件预警发布平台延伸到区,为区级部门提供最及时的气象服务。目前深圳市突发事件预警发布系统已对接10个区29项突发预警信息,可为各区发布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类突发预警信息。三是明确各区气象灾害重点防御区域,推出重点防御区域的点对点服务,充分运用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等渠道为各级防灾工作人员提供多样化服务。

  三、提升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能力

  预警信息发布是防灾减灾的重要抓手,是加强应对突发事件的关键,市气象局加快建成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分区全网短信发布系统,为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保障汛期预警信息精准、快速发布提供支撑。一是预警信息发布精准到街道,全网短信发布时间缩短至2-3小时,覆盖面扩大至2000万市民,确保台风、暴雨等灾害天气预警信息快速发布覆盖重点人群。二是以高标准建成应急“一张图”,进一步完善15类基础数据和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发布的融合,为市、区、街道提供高效的应急决策指挥平台。

  四、以活动为载体加强防灾普及

  围绕今年世界气象日主题“观云识天”,市气象局以活动为载体,强化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使市民了解今年汛期天气风险和防御指引,从而便于更好地、更有针对性地做好应对措施。一是深圳市气象台与深圳市妇女联合会联合共建深圳市儿童友好气象教育基地,面向妇女儿童普及气象科学知识、提升应对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带动全市公民科学素质整体提升。二是开展第二届“乐创气象”总决选活动,积极借助社会力量,通过创意推动创新,创新推动创造,为市民提供更贴心、更精细的气象服务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