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 : 首页 > 信息公开 > 其他 > 工作动态

观象台与山竹的赛跑

更新时间:2018-09-21 15:07:00 来源: 深圳市气象局

字体:
打印本页

  1822号强台风“山竹”是继1983年“爱伦”台风之后影响深圳最严重的台风,具有“强度强,风雨影响重,强风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长”的特点。为了确保强台风“山竹”天气过程期间的能够准确、稳定、及时地提供气象数据监测、气候服务。观象台职工在与山竹赛跑,争分夺秒地对探测设备、观测基地进行安全巡检工作。

  15日16:41,随着自动气象站回传到综合气象监测平台,设施管理部终于在台风山竹来临前把前海站从临时站抢建成固定站。在“山竹”过程期间,前海站记录到最大风速31.9米,最大雨量152.6mm,为前海提供在台风影响期间提供了稳定的风情雨情资料,得到前海管理局相关人员的肯定。

14日傍晚在搭建自动气象站地基

15日下午自动气象站投入运行

  9月14日12:30,深圳市气象局发布台风白色预警。而10:54,观测部已经完成国家基本站的台风来临前的巡检。随后前往石岩综合观测基地和梯度塔观测基地进行安全检查。

气候观测部党员温精敏在检查国家基本站

气候观测部肖小平、党员刘爱明在石岩基地安全检查

  深圳求雨坛CINRAD/SA-D型S波段全相参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系统原定于14日16:30至16日16:30由国家探测中心组织开展雷达现场验收测试。恰逢台风“山竹”过程,为开拓新型探测模式,经测试组同意求雨坛雷达从16日7:00至17日8:00更改拷机模式为台风观测模式对山竹进行观测。16日13:31时,因台风风力影响,设备供电总闸跳闸,6分钟后恢复供电,设备性能状态正常(据自动气象站的记录,求雨坛的极大风达37.6m/s)。

  台风山竹期间,求雨坛雷达除了通过现场测试,还实施固定仰角对台风快速扫描观测,积累了宝贵的台风系统云系结构数据,为今后多雷达智能观测工作做了先行探索工作。

设施管理部罗鸣正在调试雷达

  西涌基地是每次台风的“重灾区”,面对山竹也不敢麻痹大意。天文部会同物业、驻点人员针对天文设备、气象楼、综合楼等通讯及供电设备采取了防风防雨加固措施。

 

天文部积极分子梅林在对天文设备进行加固

  台风山竹暴雨来临前紧急将大圆顶内的望远镜、太阳跟踪器、主机等重要仪器设备拆卸,搬至一楼值班室和会议室内。

天文部党员郑建川、台办公室向豆抢救天文设备

  气候观测部在14日晚局内提前启动三级应急响应时,就安排人员值守,及时提供相关协助。从15日白天起根据风雨变化和预报决策需要提供风雨监测信息,15日夜间到16日早晨每小时更新一次,16日白天每半小时更新一次,过程中根据服务需求及时改造系统,以便高频率(最多时半小时一次)向局领导提供过程监测信息。提前根据相似路径查找历史个例,提供影响分析,为局领导三防决策服务提供了及时的信息参考,也为预报员制作《台风暴雨监测预警信息专报》提供了有力支持。16日山竹正在深圳肆虐的时候,气候部党员陈申鹏同志早上7点就冒着狂风暴雨从家赶到9楼预警预报中心开展气候服务,直至晚上10时才离开岗位。

  台办公室林轶琦同志从15日开始在办公室值守,台风期间负责应急岗、基地管理、文秘、司机后勤身兼数职,直到16日降级为台风二级响应才离开岗位。

  在三级响应前我台已安排好各值班点双岗值守人员和基地驻守人员。观测一体化大平台的同志从 16日9时开始编发台风定位报,每小时发一份天气雷达报文,共编发7份。16日16时开始每小时向“大亚湾海上救援气象服务”提交一次各区域站(坝光、桔钓沙、三门岛、马鞭洲)平均风、瞬时风、雨量、风向等气象观测数据。

  求雨坛观测基地仍在施工且雷达系统还在测试,工务署、建设方、监理和驻点人员无防风经验,支部书记杨国华和技术总师郑涛同志为了确保安全防护到位, 12日早早就重点对求雨坛现场检查和防台风指导。随后前往西涌观测基地进行检查。

支部书记杨国华和技术总师郑涛在求雨坛安全检查

市气象局张调研员正在求雨坛进行安全检查

  深圳台风红色预警信号和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同时生效,全市已提前一天启动“四停”在山竹台风肆虐期间,观象台全体干部职工提高政治站位,讲规矩,发挥先头部队的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局党组关于防御台风的工作部署,为实现不死人、少伤人的目标,发扬连续作战精神,到岗谋策,尽忠职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