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 : 首页 > 信息公开 > 其他 > 工作动态

深圳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德峰做客《民心桥》:解码气象全方位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更新时间:2024-03-20 16:48:09 来源: 深圳市气象局

字体:
打印本页

  3月19日上午,在第64个世界气象日来临前夕,深圳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德峰率气象预警预报处、国家气候观象台相关人员一同做客《民心桥》节目,围绕今年世界气象日“气候行动最前线”主题,与主持人详细解析深圳气象赋能城市安全、公众生活、产业发展等民生关切重点,并现场回应市民关心的气象民生问题。

  谈民生服务:

  个性化订制“预报+科普”

  节目开始,主持人就对深圳市气象局近期回南天的气象服务点赞,称她和不少深圳市民基本上都是跟着深圳天气提醒采取应对措施。

  对此,刘德峰表示,为尽力减少回南天给市民带来的不便,在回南天正式影响前三天,深圳市气象局就通过微博、微信、视频号等多个渠道布预报及防御相关信息,这也是深圳市气象局创新推出“预报+科普”服务模式的具体体现。每次不同的天气过程,深圳市气象局不仅有预警预报信息,还有专门的气候知识科普。

  2024年,深圳市气象局将在去年的基础上,继续大力推进气象服务进小区、天文科普进校园等民生实事;联合市委政法委网格管理部门实施“网格+气象”行动,充分发挥网格员接收、传播气象信息和提醒服务作用,服务社区居民,特别是老弱等对天气比较敏感的重点人群。

  谈世界气象日主题:

  生态气候服务助力绿美深圳发展

  2024年世界气象日主题是“气候行动最前线”。对此,刘德峰解释:“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任何城市和个人都难以独善其身,如果我们不立即采取行动,其影响将是灾难性的。”             

  据介绍,在助力绿美深圳高质量发展建设中,深圳市气象局先后提供气候与气候变化风险决策服务,为城市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提供更多信息;探索建立特色气候资源地方标准《生态气候舒适度评价指南》;助推海绵城市控制热岛效应;深圳市气象局还针对城市风环境、热环境气候特征,提出城市通风廊道、气候环境分级及用地布局建议等城市规划和管控策略,形成了“7条一级通风廊道+9条二级通风廊道”研究成果。

  谈气象赋能产业经济:

  谋划建设低空气象网助力低空经济发展

  节目中,主持人提及3月18日召开的深圳市加快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最新精神。为此,刘德峰表示,《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提出了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和8个未来产业。气象科技可以为其中至少14个产业集群提供有效支撑,为各行业精细化运营保驾护航,实现对新能源、低空经济、智能驾驶等多个未来千亿级产业集群的精准赋能。

  为支撑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建设、赋能低空产业发展,近期深圳市气象局就邀请美团、丰翼科技等近20家低空经济相关企业召开专门研讨会,听取企业对气象服务需求,加快低空气象监测网建设成为与会各方共识。

  下一步,深圳市气象局将以发展气象科技产业为抓手,建设低空气象细分领域的产业科技创新平台,聚集各方资源和力量在三个方面发力:一是联合社会力量提升低空气象监测能力,构建低空飞行“气象监测网”。二是推动建设低空经济“气象数字网”,提升气象对低空飞行的安全保障能力。三是融合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孵化培育低空“气象赋能网”。重点赋能低空经济的装备制造业及技术服务业这两大全新的产业链条,促进气象赋能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谈今年汛期气候风险

  提醒公众关注气象灾害预警预报

  针对公众关注的今年深圳汛期气候形势问题,刘德峰在节目中表示,当前中等强度厄尔尼诺事件将于今年4月前后结束,并将急转为拉尼娜,年内气候系统复杂多变,预计2024年深圳气象灾害“阶段性”并发、重发的特征明显。今年首场大范围雷雨天气大致在3月底至4月初。

  他表示,今年春季深圳强对流偏早偏强可能性大,汛期则有流域性集中强降雨风险,夏季出现阶段性大范围高温热浪天气风险高,台风季存在台风接连影响和重影响风险。为此,气象部门正在全力准备汛期气象服务的各项工作。

  刘德峰向公众介绍了获得深圳天气预报信息途径。目前,“深圳天气”公众气象服务以移动互联网为主要服务载体,以AI为主要发展方向,以短视频为主要表现形式,打造移动互联网时代人民满意的公众气象服务,推出“深圳天气”的“两微一端一抖”+视频号的融媒体矩阵。今年,气象局将推出基于位置的台风暴雨码、健康生活气象、郊野海滨公园精细信息发布、河道水位和路段内涝风险预警等多项服务,提升气象服务质量,提高气象服务满意度。希望市民关注天气预报和气象灾害预警,及时做好防御措施以应对恶劣天气,实现气象“趋利避害”。

  节目中,刘德峰还介绍了深圳西涌国际暗夜社区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带动当地文旅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效,以及世界气象组织超大城市智慧气象服务公私参与示范项目的推进情况,并回答了听众关于西涌天文台预约等问题的电话咨询。(文:易红梅 徐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