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 : 首页 > 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深圳市国家气候观象台2017年度报告

更新时间:2018-04-02 12:48:00 来源: 深圳市气象局

字体:
打印本页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440300455756672X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2017年度)

单位名称 深圳市国家气候观象台

  注:事业单位仅需通过广东事业登记管理网提交,无需提供此纸质报告书。

  档案号: 144030000161

填表说明

  一、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上一年度是否按规定申请了变更登记;变更登记的具体内容及时间。

  二、开展业务活动情况:填写上一年度内执行本单位章程的情况、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了哪些具体的业务活动、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用数字说明)、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和下一步工作思路。

  三、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证明文件及有效期:填写本单位业务范围涉及的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文件内容,包括证书名称、认可(许可)范围、有效期截止日期、颁发机关。

  四、资产损益情况:分别填写本单位上一年度资产负债表“净资产合计”或“所有者权益合计”科目的数额。

  五、人员编制情况:分别填写事业单位年末人员编制数、实有在职人数(含与本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非在编人员)、在编人数。

  六、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绩效情况”填写是否接受过绩效评估以及评估的结果;“受奖惩情况”填写是否受到有关部门对单位的奖励和惩处以及所受奖惩的项目,不包括针对职工个人的奖惩情况;“诉讼投诉情况”填写是否有诉讼及社会投诉及具体内容。

  七、接受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填写本单位接受捐赠资助的数量、方式、使用方向和使用结果等。

  八、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填写事业单位分支机构设置和运行情况,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九、报告联系人:填写该报告的联系人信息,将与年度报告一同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咨询。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2017年,深圳市国家气候观象台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深圳市气象局党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城市质量提升年"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完善了深圳大城市气象探测体系,灾害性天气监测能力显著提升;实现了气候服务从要素服务到风险预测服务发展,气候民生服务产品推陈出新;融入了国家空间天气业务体系,天文科普服务更加普惠化发展。全年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社会效益显著。  

一、主要工作和取得效益     

1. 紧密围绕城市公共安全和气象防灾减灾需求,有效提升灾害性天气监测和服务能力。一是优化气象观测站网布局,大大提升了灾害性天气的监测能力,年内新增地面自动气象站30个,密度、精度进一步提高,大大增强了局地性突发天气的监测能力。二是监测质量进一步提升,灾害性天气的综合监测及时率达到99%以上,地面观测业务质量连续9年排名全省第一,天气雷达数据可用性也上升至全省第一。三是积极落实市公共安全白皮书工作任务,加快推进市重大民生工程"新一代双偏振天气雷达"的建设工作,实现了年内开机试运行,为2018年汛期灾害性天气监测提供了新的探测手段。        

2. 围绕城市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服务需求,气候服务向风险分析和影响预评估有效延伸。一是气候风险预测再创佳绩,准确预测出前汛期降水"前少后多"和后汛期初台早等特点,并推出了台风、暴雨的实时风险指数服务产品,为全市提前防御部署应对2008年以来最差气候年景提供了有力支持,实现了强龙舟水和多台风重灾年景气象灾害零死亡。二是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气候决策服务,围绕我市东进战略推进和粤港澳大湾区早期部署的实际情况,组织完成了《东进战略热潮下关于坪山气候环境问题的冷思考》和《粤港澳大湾区气候风险及深圳应对策略》两项研究,并形成决策服务报告,为深圳东进战略开发和合理规划湾区建设提供决策支持。三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生态气候服务,针对深圳大气污染的新特征,将生态气象研究的重点转向臭氧,并为市人居委提供环境气象支撑。同时,落实深圳海绵城市建设方案有关工作要求,实现了全市24个海绵城市试点区域热岛的实时监测及查询服务。     

3. 积极融入国家空间天气业务体系,实现"互联网+天文"模式开展天文科普。一是对接中国气象局空间天气中心,初步形成5个空间天气服务产品,深圳天文观测业务正式纳入中国气象局空间天气业务组网。二是大力开展"互联网+天文"科普活动,积极联合中科院天文科普联盟、市科协、腾讯以及天文爱好者等开展流星雨、中秋月等天文观测直播,网上共吸引近600万人/次参与,同时依托网上预约平台积极组织天文台科普开放日活动,年累计实现天文科普受众2万多人。     

4. 按照深圳质量标准加快推进专项工作,实现重点项目提质增效。一是加快"智慧气象"重点项目建设步伐,推动各子项目前期调研、设备选型、技术论证、方案编制等工作,顺利在年内启动实施。二是科学谋划深圳"平安海洋"实施方案,结合海洋气象监测和服务的薄弱环节以及海上气象服务需求,认真对接省气象局和市发改委总体要求,初步完成深圳"平安海洋"气象保障服务可行性研究报告。三是落实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事宜,将气象梯度塔纳入规划保护,按要求完成公共安全白皮书相关内容,提供技术咨询服务1项,拟定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相关的公共服务事项网上办事相关流程。      

二、存在问题     

1. 业务建设项目的民生服务绩效需进一步突出。当前在推动落实业务建设项目过程中,民生服务绩效目标不够明晰,离市政府和社会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需进一步明确防线和总结凝练。      

2. 科技创新不足需打造品牌特色。围绕城市公共安全需求及民生服务等科技创新亮点不多,未能凝聚科技创新力量,服务品牌、服务特色还未真正建立。     

三、下步打算     

1. 结合深圳城市发展的新需求,进一步提升城市气候服务能力,打造"民生"气候工作的典范。一是积极落实气象局民生实事和5项民生微实事,并做好全年气候风险预测,突出气候风险对社会运行和民生福祉的影响;二是从服务城市公共安全的角度出发,重点以台风为主要风险防控对象,构建城市生命线气象脆弱性评价指标,为全市的台风灾害防御提供有针对性的决策建议和服务产品。  

2.围绕深圳海洋中心城市和“一带一路”支点城市建设需求,进一步提升灾害天气监测能力,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是进一步加密优化观测站网,实现全市街道落地气象站拥有率达到100%,保证灾害性天气监测的"无缝隙";二是进一步推进“十三五”重点工程项目建设,高质量、高标准推进本年度"智慧气象工程"子项目的建设工作,科学谋划"平安海洋气象保障工程"规划;三是积极推进沿海气象观测优化布局,重点对珠江口、大鹏半岛两个风雨影响较大的区域进行优化,加大海岛气象站建设;四是围绕深汕合作区建设规划,启动合作区内气象监测站网和观测基地规划设计。   

3.进一步提升生态气候监测能力,服务美丽深圳建设。一是建立完善我市生态气象监测网;二是依托平安海洋工程,做实城市生态气候监测的顶层设计;三是围绕城市单元体微气候全息观测作为创新突破,进一步推动微气候智能观测技术发展。     

4.进一步提升城市生态气象服务,服务深圳宜居城市建设。一是为人居委开展大气环境质量提升和水环境治理提供气候决策服务;二是开展深圳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气候影响评价,形成针对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气候决策建议;三是开展臭氧污染气象条件监测服务,形成更为科学的污染气象条件判识标准,并推出分区污染气象条件监测服务。       

5.大力开展互联网+天文服务,进一步提升天文业务能力,服务智慧城市建设。一是结合“十三五”天文园区改造和多通道天文观测系统项目建设契机,系统提高天文业务水平;二是进一步提升"互联网+天文"服务能力,继续推进天文网上在线直播与网上天文科普互动,加强与相关单位的沟通,适当加密开展天文科普活动,进一步推动天文科普普惠化均等化发展。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 效 期

证书名称

认可(许可)范围

有效期

截止日期

颁发机关

 

 

 

 

资产

损益

情况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679.65

1,916.38

人员编制情况

编制数

实有人数

实有在编人数

36

64

34

绩 效 和

受奖惩及诉讼投诉

  

120175月梯度塔钢结构工程项目获得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颁发的"中国钢结构金奖"; 2201711月被深圳市十佳科普教育基地评选组委会评为"十佳科普基地"; 3、被深圳市气象局评为2017年绩效考核优秀单位。

接受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报告联系人

姓名

办公电话

电子邮箱

赖鑫

0755-88398140

 


  附件:观象台收入支出表

  附件:观象台资产负债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