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 : 首页 > 互动交流 > 在线访谈 > 往期回顾

大湾区让气象服务更“智慧”

更新时间:2022-03-24 18:13:19 来源: 深圳市气象局

字体:
打印本页

访谈活动现场.png

zxft202203240203.png

zxft202203240202.png

在线访谈活动现场

  【主持人】清清楚楚,讲给你听,听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的《港清楚》,我是靖沅。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早预警、早行动:气象水文气候信息,助力防灾减灾”。本期《“港”清楚》节目,我们就来聚焦如何让气象服务变得更“智慧”,更好保障生产生活和防灾减灾。

  近日,世界气象组织,即WMO,以线上会议形式启动了“超大城市智慧气象服务公私参与试点项目”,这标志着代表中国气象局的深圳市气象局和香港天文台、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共同参加的“世界气象组织超大城市智慧气象服务公私参与六项示范项目(2021-2024)”正式启动实施。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城市,深圳、香港和澳门在气象服务领域有着各自的优势特点。那么,此次参与世界气象组织的项目,三方将如何协同合作起到示范效果?又将如何助力湾区智慧气象发展?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们将与深圳、香港和澳门的气象部门负责人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探讨。我们先来听听本台记者黄倩对深圳市气象局副局长毛夏的电话采访。

  【记者】毛局长,你好。

  【毛夏】您好。

  【记者】先来给大家普及一下,世界气象组织超大城市智慧气象服务公私参与项目,它是一个什么样的项目,这个项目要解决什么样的一些问题?

  【毛夏】我想简要介绍一下背景,就是世界气象组织2019年开了一个会,叫做第十八次世界气象大会,那么在大会上通过了一个宣言,我们气象行业简称就称之为《日内瓦宣言2019》。那么这个宣言里面最核心的一个问题,就是减少现在日益增多的极端天气、气候和水等有关这些事件,对整个城市或者对社会的风险。那么怎么来更好地应对呢?是需要通过跨学科和多部门的这种伙伴关系来加以解决。按照现在的那个题目,它实际上叫这个PPE(公私参与)项目。第一个P就是public公营机构,第二个P实际上是一个私营机构叫private,那么E是一个engagement,就是说大家合伙在一起共同来推动,这是目前国际上的一个趋势。

  这个“公私参与”实际上就是从PPE翻译过来的一个词儿,但是它的内涵实际上就是我们国内目前倡导的叫做一种广泛参与,共建、共治、共享这么一个概念。就是在防灾减灾或者适应气候变化的问题上需要不同的人,包括政府部门,包括学界,比方说高等院校、研究所,包括社会组织,比方说我们深圳有很多防灾的一些社团,包括我们整个市民,就是自己的主动的防灾行为,积极的防灾措施等等。实际上更多的人的参与,更多方面的参与,才可能让防灾的效果会更好。

  【记者】共建、共治、共享是一个广泛参与的这样一个概念,因为所有的这个事情不可能是你一个部门来单独完成的,我们需要大家通力来合作,对吧?

  【毛夏】是的。那么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们中国是会员国,香港和澳门在世界气象组织它叫会员地区,实际上就相当于有三个会员共同发起了这么一个项目,作为回应日内瓦宣言的一个具体的行动。因为香港、澳门、深圳这都是在珠三角比较大的城市,那么围绕着智慧气象服务,怎么让公私共同来参加这样的一个题目,我们申请了一个示范项目,这也是世界气象组织日内瓦宣言发布以后,应该是首个获得通过的一个区域性的协调项目。是在去年,2021年9月份,它在世界气象组织亚洲区域协会上获得了35个国家和地区的一致认可、通过,那么由三个会员来共同推动这个项目。

  深圳市气象局相当于是作为中国气象局的一个具体的执行者,主导了这个项目的具体的实施。从项目的提出,项目的初步的规划,包括方案的设计等等,都是由我们深圳气象局率先提出来的,得到了广东省气象局、中国气象局的认同和批准。

  【记者】那就是我们主动参与,主动作为是吧?

  【毛夏】对,是我们提出来的。大家都觉得这个话题很好,香港也愿意加入进来,澳门也愿意加入进来。这样在中国气象局的统筹的组织下,那么我们形成了这么一个项目。因为深圳作为一个国家的创新型城市,也包括自主示范可持续发展等等这些,它在防灾减灾这项工作方面是有很多做得好的值得总结,值得把它提炼出来的一些,我们的一些好的做法,有这个基础。比方说深圳94年就在国内最早发布台风暴雨预警信号,深圳也是最早制定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的。讲得通俗一点就是,比方说台风信号发布以后,中小学要不要停课,政府的各个部门分别要做什么事儿?各级政府,比方说各区、各街道办该怎么动作等等,这一整套都是有预案来做的。后来我们随着发现这个城市的精细化的程度的提高,全市发一个预警信号不行,可能影响面太大,比方说暴雨往往都下在局部地区,如果整个城市都发暴雨信号,有的地方没下雨的地方,大家就觉得不太合适。那么这样一来,深圳又是在全国也是率先推出分区预警的。就是说哪个区域有灾害,我们针对那个区域来进行预警等等这些。也就是说深圳在过去的十几、二十年中,在防灾减灾这个问题上积累了很好的一些做法,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同。所以深圳提出这个项目的时候,大家都给予了充分的认可。

  【记者】并且(港澳)也是积极进行了响应。那么就想多问一下您了,我们参与示范项目它的意义到底在哪里?

  【毛夏】它是这样,按照世界气象组织它首先是有一个宣言,倡议大家这样去做。然后呢一方面我们国家在实际的防灾减灾的过程中,我们确实有很多的好的、行之有效的做法,它实际上是跟(WMO)这个理念是高度契合的,所以我们认同这样的理念,也希望在全球推动这种理念,(在)开展防灾减灾这个过程中能够贡献中国的这种智慧。同时也希望通过这样的示范项目,能够有机会向更多的国际组织的一些专家学习,来充分地吸收国外在防灾减灾(方面)的一些比较先进的做法、理念,这样让它们再融入到我们自己的防灾体系中,或者我们讲借鉴别人的一些做法,来完善我们自己的一些防灾减灾体系,或者是我们的做法。

  当然我们也希望展示我们深圳这个城市的形象,特别是在世界气象组织这个大的平台上,能够更好地展现我们深圳这座城市在防灾减灾方面做出的一些有益的成果也好,或者说成绩也好。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方说“山竹”台风影响深圳的时候,那么大一个台风,15级,基本上直接影响深圳这样的一个情况下,我们整个城市能够实现“零死亡”,这是非常非常不容易做到的一件事情。就等于深圳是怎么做的,大家都非常感兴趣,所以我们觉得也有必要把这些东西提炼出来,同时也让我们在这个基础上能够更好地分析我们的一些长处,也分析我们的一些短处,更好地借鉴国际上的一些新的做法,让我们这个城市今后在面对自然灾害时候,有一些更成熟的、更完美的一些做法。

  当然作为世界气象组织,他们很希望作为示范项目在完成以后,能够给世界各国提供相当于一个范本,按照我们通常说的叫做可复制可推广的这么一些经验,来供其他国家今后可以参考。

  【记者】平常我们说气象服务,大家日常生活都是会用得到的,但我们这次项目是一个超大城市的智慧气象服务,那么气象服务它在超大城市的综合发展里面,它的重要性到底在哪?那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毛夏】最主要是这样,气象服务实际上核心来讲是两个方面,我们通常简单称之为“趋利”和“避害”。通常大家对气象服务在避害方面,讲得通俗一点,就是防台风、防暴雨,这些方面可能大家认识比较多,同时还有趋利,就是怎么更好的应对气候变化,这是气象服务的核心。

  那么在现在的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实际上超大城市或者讲大城市、城市群怎么来做好气象服务,它是越来越成为国际上关注的重点。你像WMO(世界气象组织)他们都做了专门的统计,现在大概全球有一半的人口是居住在城市,并且预计到2030年左右,这一比例可能要上升到60%。

  那么,我们发现很多气候变化的风险都是集中在城市地区。你比方像我们深圳,就是一个人口密度很大,车辆密度也很大,社会经济或者讲GDP的密度也非常大。那么在这个背景下,如果气候的一些小的波动或者是极端天气影响,那么很容易在城市造成比较大的损失。那么怎么能够在城市里面尽最大可能的减少这些损失,这是大家共同的心愿。

  同时另外一个方面,城市从灾害学的角度来讲,它是脆弱性稍微大一些,但是实际上城市里面有很好的一些基础设施,比方说我们的5G网络,比方说我们的管制的体系等等,它有它的优势,怎么把这些优势发挥出来,来做好城市气象服务。所以说城市的这个气象服务它有自身的特点。所以说全球,目前气象组织就是围绕着城市怎么做好气象服务这个话题是越来越得到大家的关注,并且得到了重视。更多的学者也好,专家也好,在这方面都给予了更多的研究,也期望就是通过这些更好的这种气象服务,让城市社会经济运行更加可靠、稳定这方面作一些贡献。

  【记者】那就是在这个过程当中,随着超大城市的这种不断涌现,城市的发展它也需要有气象服务来为它做一个足够的支撑。

  【毛夏】嗯,对的。

  【记者】就是我们有以前好的经验的积累,但同时我们希望把这些好的经验也分享给大家,在这一次的试点项目当中,由此我们就提出了一些新的目标,新的创新是吧?

  【毛夏】是的,作为一个示范项目,它得要有一些关注的重点。说白了就是大家共同感兴趣的一些关注点,我们把它更好地汇聚一下。

  【记者】我们都定了什么样的一些目标?

  【毛夏】这次示范项目总共有7个目标,总体来讲从大的架构上叫“统分结合”。我倒过来说,就七个目标里面最后一个目标,相当于我们统分最后统到第七个目标,是一个叫做“气象服务共同体”PPE模式的这样的一个提炼,也就是说不管是香港、澳门,是我们深圳的、内地的几个模式,不管哪个前面的目标,都要最终体现在它是怎么来按照PPE的理念来推动相关工作的。然后第七个目标之外分成有6个目标,前四个是我们深圳气象局为主来承担的,香港是第五个,澳门是第六个。

  【记者】那这一次的示范试点项目,它对于我们回应这一次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早预警、早行动”是不是也会发挥一个积极的助力作用?

  【毛夏】因为我们气象都是一个整体,它肯定会的。比方说我们讲第一个项目,我们要搞一个精准的是气象数据集,那么这个数据集它的精度如何?比方它是1公里一个网格的,还是500米一个网格的,它就基于这个中心它做的精度的提高,如果它精度不提高,那我只能做到比方1公里或者3公里网格,那么如果精度提高了,我可能就可以实现500米,甚至于我们现在还在探索在局部区域能不能做到100米量级的这样的网格数据来为大家服务。这都是它如果在未来的一两年或两三年里面,它在这方面有了新的进展的话,我们会把这些科技进展用到我们为大家服务的这些体系里去。

  【主持人】清清楚楚,讲给你听,听众朋友大家好,欢迎继续收听今天的《港清楚》,我是靖沅。我们继续来关注如何让气象服务更“智慧”这个话题。前面的节目中我们听了深圳市气象局副局长毛夏先生的分享,下面我们来听听港澳方面将如何参与世界气象组织超大城市智慧气象服务项目。

  【主持人】我们先来连线香港天文台助理台长陈柏纬。

  陈先生你好。

  【陈柏纬】你好。

  【主持人】我们知道香港天文台在“世界气象组织超大城市智慧气象服务公私参与示范项目”当中有参与的,同我们讲一讲将会承担哪一目标的完成呢?

  【陈柏纬】我们其中一个主项目和目标,包括了这个对外沿海脆弱地区的开发一些基于风险风暴潮的预报,这个就是天文台所承担的一个子项目。

  【主持人】觉得我们的开展研究具备哪些优势和特点呢?

  【陈柏纬】其实香港同深圳一样,都是位属沿海的地区。沿海的地方来讲,打风的时候就会有风暴潮的出现,风暴潮就引致广泛部分地区的水浸。所以能够预先有一个警告了,给有关的相关的部门或者一些机构是准备这个风暴潮的来临,做一些准备的措施。到最后可能需要撤走当地的居民,或者是要加一些特别的设施去挡雨、(挡)海水,这样是相当重要的。

  我们这个项目,其实就是说基于风险的一个预报服务,这是一个世界气象组织里面来说,是比较新的一个想法。就是说以前我们可能是说预报这个风暴潮有多高,当然高度是一个重要的。但其实这个高度来讲,出现的机会和引致的危险有多大,现在世界气象组织是一个所谓基于风险天气服务来讲,主要就会看这方面的情况。所以我们会发展的服务系统,就会看风暴潮去到不同的阀值,这个机会相对应对于当地来讲影响多大,去提供一个基于风险的指标。这样下游的一些政府部门也好,或者其他一些社福机构也好,就会基于这个指标而去采取相应的行动。

  【主持人】明白。你刚才介绍的这个过程,是不是已经很详细的讲了,我们将怎样开展这个任务呢?

  【陈柏纬】是的,没错。里面来讲有科研部分,也都有同其他的气象,或者是一些社福或和其他政府的单位就是合作,当中有一个科学的部分,就是说我们预测一些风暴潮的高度以及它的影响有多大,这个就是天文台会基于我们自己开发的一些系统,就是提供一个影响有多大的一个信息做了出来。但是之后,还要相关的下游的政府部门和同它的机构作出一个响应的行动的。所以这个也都是这个示范项目的一部分,我们就希望这个示范项目做完之后,就是说可以给其他都是在东南亚来讲,在沿海地区受到这个台风风暴潮引起的影响,可以参考我们的做法,就是看他们会不会有一些类似的服务,就是在他们的国家里面可以推行这样的。

  【主持人】明白。陈生,参与这次示范项目,你觉得对于服务香港或者助力湾区,贡献国家将发挥怎样的作用呢?

  【陈柏纬】服务香港就是说,我们希望对于市民的应对服务希望可以提早一些,等他们可以做好准备。以往来讲,我们都是,可能之前某一日我们是发出一些风暴潮的预警信息,如果预见到是有风暴潮影响的话。现在这一个示范项目里面所用的这个基于影响,和有这个概率预告成分的一个这样的服务的话,就可以提早很多日,就是给有关的政府部门和机构先做好这个准备的。他们不一定说是立即采取行动,也都不一定代表着,当时候计算出来的关于风暴潮的影响就是百分百会准确的。因为始终天气预测会有一些不可确定性在这里的,但如果显示这里风险都是偏高的话,变成了这些机构可以在政府部门可以尽早的采取一些行动,这样去准备一些大的风暴潮的影响。

  在湾区,我们除了香港之外,另外就是其实其他的地区澳门,澳门在天鸽那次都受到风暴潮很大的影响。

  【主持人】是的。

  【陈柏纬】珠海一带基本上都是在湾区沿海的地区,我们希望就是说,我们这一次的示范项目来讲,就是可以对于这些沿海的大城市,我们叫做超大型的城市,就是有一个示范的作用。等他们可以说,就是参考我们的做法,可以尽早的对于相关的政府部门也好,或者其他机构来讲,可以有一个尚早的准备工作,也都希望在这个工作来讲,可以帮助到湾区其他的城市以及贡献国家。

  【主持人】好了,非常多谢我们香港天文台的助理台长陈柏纬,陈先生接受我们的采访,谢谢您。

  【陈柏纬】好,谢谢。

  【主持人】好,接下来我们访问的是澳门地球物理气象局副局长邓耀民,邓先生你好。

  【邓耀民】你好。

  【主持人】这次“世界气象组织超大城市智慧气象服务公司参与示范项目”的第6个目标,是由我们澳门方面负责的,叫做“优化水浸提示服务,以提升防灾减灾成效”。那承担这一目标的执行,是不是也都同我们澳门容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有关了?

  【邓耀民】是的。由于澳门地处华南沿岸,地势都比较低的,其实每年就都会受台风、暴雨、甚至一些普通的天文潮汐的影响,都会引起澳门出现大大小小不同的水浸。例如,其实我们往时,就是同天文大潮潮位比较高的时候,我们的海平面已经接近我们澳门的一些内港沿岸的一些路面了。更加严重的情况就是,近年其实都见到有一些相对比较频繁的、一些比较强的台风,它如果吹向于粤西这个沿岸的时候,往往这些台风会伴随着我们叫做风暴潮的。风暴潮的时候,夹杂了刚刚又是天文大潮的时候,都会造成我们在内港一带出现一些大范围的严重水浸。甚至导致我们很多车、商户,造成一些严重的经济损失的,甚至也都引发一些危及生命安全的情况。而我们预计,在全球暖化的情景之下,其实随着海平面的上升,这些水浸的情况,可能都有机会随之更加的频密的。所以,我们在同粤港合作的这个世界气象组织(超大城市智慧气象服务公司参与示范)这个项目里面,我们以优化水浸服务为一个目标。

  在这个项目里面,其实就我们近年已经为了令到我们不同区域的市民,更好的应对这些水浸的情况。其实我们澳门气象局,已经积极的在一些内港的沿岸,低洼地区,不同的地区建设了一些潮汐和陆上的水位监测设备。也都在不同的低洼地区的一些黑点就做了一些方案,显眼的水浸高度的标识的贴纸。令到我们发这一些天气资讯出去或者可能水浸资讯出去的时候,令到市民可以更加方便了解不同区域的水浸的情况了。

  而这个项目更加长远的目标就是,其实我们希望就通过,我们能够更加科学和客观的情况进行一些水浸的提示和预警。所以这几年,我们也都积极的引入了国家和一些先进地区的风暴潮和临近预报的模式,探讨一些自动化的方法,以及新的预报方法。希望通过手机应用程式,微信等等这些通讯软件,多途径这样和快速的发布到市民的手中。希望能够令市民可以,就是不同区位的市民,或者一些社群可以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了。

  【主持人】明白了。邓先生,今年我们见到3月23日世界气象日的主题叫做“早预警、早行动”,怎样去理解这几个字?

  【邓耀民】是的,早预警早行动其实都是由于气候变化之下,极端天气真的是越来越频繁的。其实我们这几年在澳门都见到这个情况了。一落雨可能是雨量破纪录,或者是气象破纪录,温度又不断的升高。所以其实就对于我们天气预报来讲,其实这个挑战是越来越大的,因为有很多的情况,我们过去未见过的。但是无论怎样都好,我们也都去要掌握我们科技和提升我们的监测预报技术。就希望,将我们能够判断到,认为最有可能的情况或者是最坏的情况反应告诉给市民听,所以早预警就是要将我们的信息要及时和有效的去发布到市民,或者是一些相关的不同的社群,令到他们可以因应自己的情况去做反映了。所以,这个都是,就是我们看,早预警这个是非常之重要。

  【主持人】是的,太有必要了。面对我们说近年来气候变化的风险和挑战,澳门和内地、香港气象部门之间的合作情况是怎样的,同我们讲一讲?

  【邓耀民】好。粤港澳气候部门,其实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们都已经通过一些年度的会议开展了一些业务合作的。多年来,其实已经建立了一个很紧密的合作关系。由最初我们纯粹可能是一些气象资料的共享,那么到后来我们有合作建立一些监测站的网络。跟着也都是一起引入一些叫做天气雷达了,或者是闪电定位系统等先进的一些遥测设备。近年更加比较多集中于预报技术的一些提升和优化,大家气象服务方面的一些合作了。另一方面,我们粤港澳也都合作,为港珠澳大桥专门提供了一些气象保障服务,使得可能往来三地,经过这条桥的人,也都有一定的保障。

  【主持人】真好啊!听你讲澳门方、香港、内地大家的合作情况很丰富,资料的共享,到监测站网络,引入雷达等等先进的设备,再到预报技术的提升。刚才讲了港珠澳大桥一个例子,我们这多的合作,民众从中有哪些切实的获益?

  【邓耀民】我举多一个例子。其实如果对澳门来讲,澳门是很小的,如果我们做天气分析预报只靠澳门本地的气象资料,其实对于一些灾害性的天气预报或者分析都有一定的困难的。另外,有些气象设备,例如一些天气雷达这样了,我们预测落雨就是分析落雨的情况。但是如果纯粹摆在澳门,其实它监测的空间,刚刚好是在澳门上空,其实它就监测不到什么的。我们大概2014年同珠海合作了,建设了一个天气雷达站。而这个雷达我们合作一起(建设)的,但是就摆在珠海这里的。这个雷达可以监控住我们珠江口西岸的一些暴雨发展、台风发展,而且对澳门上空的监测会更加的精细和有效了。同时间也都是借助着我们以前同粤港澳三地建设的一些监测网站,进行一些有效的资料共享,令到这些雷达数据可以很实时稳定的传到我们这里,我们就可以进行分析了。我们同时间收雷达资料,也都收到珠海的一些最新的实时雨量情况,对于我们澳门的暴雨监测、预警都是有效的,而暴雨正是对澳门一般民生、日常生活的影响其实都是大的。所以这个,我觉得这个也都是我们通过粤澳合作,建立的一些良好或者是对我们暴雨预警最有效的一个工作了。同时间,我们也都从香港方面引入了他们一个叫做小涡旋的天气预报系统。而这个天气预报系统,也都是对于利用雷达资料去进行一些暴雨的预测,是一个世界知名、相对比较好的一个预测系统的。我们在粤港澳合作里面共享了这些技术,和一起建设这些气象站的资料。通过有效的共享,将可以提升到我们澳门本地一些预警预报的服务了。而这些我相信可能是更加贴近民生需要的一些进展。

  【主持人】再次多谢我们澳门地球物理气象局副局长邓耀民,邓先生接受我们的访问,多谢您。

  【邓耀民】好的,多谢。

  【主持人】好了,以上就是今天《“港”清楚》节目的全部内容了,明天的节目,我们将继续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加强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气象服务能力的话题,主持人靖沅代表责任编辑黄倩、王臻,欢迎您明天继续收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