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06-04 来源:深圳市气象局

在全党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关键时期,深圳市气象局以“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为抓手,采取切实举措,主动作为扩容天文科普预约参观名额,简化预约参观流程,尽心尽力满足市民天文气象科普的个性化需求,切切实实地将“学史力行”转变成让市民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气象科普服务。
火爆:预约参观备受追捧,(文字上建议突显市民一票难约的苦恼)
深圳市气象局共有气象台竹子林科普基地和深圳市天文台两个以气象与天文为核心的综合科普教育基地。“ 深圳气象公众开放日 ” 、“参观天文台”系列活动是深圳市气象台两大科普基地核心线下活动。
早在2017 年,深圳市气象局便推出气象天文科普 “ 双百 ” 行动,将分散的、临时的各类气象活动,转变成恒常化、长期化、专业化、制度化的气象科普服务,并形成预约平台规范、主题明确、固定时段、内容丰富、管理集约的“开放日”模式。
为使开放日活动有序进行以及方便市民,气象科普开放日活动通过广东政务服务网统一在线预约,于 2018 年实现了预约服务事项 “ 秒级 ” 审批办理。平台预约情况火爆,针对团体预约加开部分开放场次,平均每年保证双基地开放总场次 100 场以上,平均每场活动可接待 60 人,通过广东政务服务网预约的直接参与人数现超 5000 人,广受深圳市民尤其是中小学生及家长的好评。
深圳市气象局天文科普自面向公众开放之后一直备受广大市民追捧,深圳市天文台和深圳市科普基地预约参观学习每次开放预约基本上都是“秒光”。
转变:时间市民自己说了算
今年以来,为了将“学党史办实事”落到实处,同时满足市民对天文台参观学习以及观测的需求,深圳市气象局进一步完善两大基地之一的天文台预约、审核机制。
自今年清明小长假起,深圳天文台将预约名额扩大至240人/天,且固定每周一上午10点集中释放1440个名额,并优化预约抢号机制,提供剩余名额实时更新显示、剩余名额当场可约、一周日期可供选择的可视化预约日历,可以让预约市民根据自己时间安排个性化选择参观时间。
现阶段,深圳天文台每天接待参观人数约为240人,预计到今年7月份待西涌社区公共环保交通落实后,将扩大至500人/天。
便民:联合交警一站式办理预约和通行服务
盛夏时节,深圳市交警部门在大鹏半岛对实行车辆限行。鉴于部分本地和外地市民不知晓限行政策,同时避免市民既预约天文台又预约大鹏车辆两次流程操作。经与深圳交警部门协商,5月22日起,成功预约天文台的市民无需预约大鹏车辆通行。
同时,今年7月,天文台所在的西涌社区将为市民提供西涌往返天文台的公共环保交通。周末及节假日期间,深圳市气象局还将对未预约到达天文台的市民开放户外观光区域,并在天文台为市民提供临时的简便医疗救助。目前,深圳市气象局已经在天文台招募志愿者,在周末和节假日期间,对未预约到访天文台的市民开放观光路线参观和引导。经反馈,市民对深圳天文台预约参观的认可度及满意度较之前大幅提升,投诉反馈减少。
未来,深圳市气象局还将进一步深挖天文科普活动形式,紧抓市民需求,改进天文科普服务能力,对于讲座等传统科普服务形式,根据需求增加讲座场次服务更多市民,根据天气和天象开放天文台夜间自助观测;创新服务形式,开展路边天文观测、天文科普集市,增加现场望远镜观测、有奖知识问答、古代仪器模型拼装等市民参与感强的互动体验项目;与深圳博物馆等单位联合,开展天文观测与器材展等。
深圳市气象局积极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办实事、开新局的强大动力和智慧经验。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办到人民群众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