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04-20 来源:深圳市气象局

市气象局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当前首要政治任务来抓,把从党史中感悟到的思想伟力转化为做好汛期气象保障服务的精神动力,围绕汛期气象保障服务深入开展“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工作,通过学史力行办实事切实增强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一、坚持“四学并重”,大学习入脑入心。一是领导干部带学。党组成员以身作则带头学党史,带头讲党史,带头用党史,带头将党史学习与汛期气象保障两手抓、两手硬,以“关键少数”示范带动“绝大多数”,以点带面、层层推进,迅速在全局掀起党史学习教育热潮。二是个人潜心自学。在局内网开辟“党史学习教育”专栏,定期推送“党史天天学”“每周一测”,为党员自学提供指引。广大党员干部利用业余时间研读党史指定学习材料,依托“学习强国”“共产党员”“深圳智慧党建”和局内网“党建园地”等学习平台,不断深化对“四史”和深圳气象事业发展史的认识。三是集体专题研学。采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领学、主题党日专题导学、机关学习报告会研学、邀请讲师团专家讲学、以及到红色革命基地深学等丰富学习形式,提高学习实效性。四是结合实践检学。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汲取气象力量,把党史中的思想伟力转化为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的强大精神动力,将“我为群众办实事”与汛期气象服务保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在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上检验学习成效,用气象担当践行初心使命。
二、坚持“四问于民”,深调研市民冷暖。一是走出去问需。开展“学党史践初心 为基层办实事”专题调研,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最前线,听取防灾责任人和市民对气象服务的心声,解决基层气象灾害防御的揪心事。二是请进来问需。将《民心桥——为民服务践初心》直播访谈节目搬进市气象局,党组书记王延青同志出席并回应人大代表、环保专家以及市民对重大灾害性天气影响的关切,聚焦公众灾害性天气过程中的烦心事。三是线上云征集。通过“深圳天气”“谈天说地”等新媒体平台,开展“气象问需于民”网上互动,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以来与市民线上互动累计超过2万次,安排气象专家线上答疑,解决气象影响市民出行等操心事。四是线下座谈会。组织召开“我为群众办实事”气象座谈会,与各区各街道防灾责任人、气象灾害重点防御单位负责人以及服务对象进行座谈,“面对面”“背靠背”地深入了解各领域、各行业、各阶层对气象工作的意见,解决气象信息精准发布等忧心事。
三、坚持“四措并举”,真落实民生实事。一是“优产品”。整合7类共74种气象服务产品,建立“气象服务产品超市”,新推出“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评价服务”“气康宝”“气象AI助手”等集约化新产品,优化“安全伞”“预警铃”等产品,不断丰富民生气象服务产品供给。二是“拓渠道”。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实现2小时覆盖所有在深市民和来深建设者。完善12类33种发布渠道,开发“湾区气象通”“i深圳”气象服务专区,组建形成“深圳天气”融媒体服务矩阵,市民可通过至少两至三种服务渠道体验即点即获即知即用的智慧气象服务,不断提升市民获取气象服务的便利度。三是“强科普”。以《深圳市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规定》宣贯为抓手,制订《深圳市气象灾害公众防御指引》,修订《深圳市主要气象灾害风险提示》,并依托国家气象科普基地,打造气象天文科普教育联盟、举办深圳天文奥林匹克知识竞赛,全面提升气象天文科普宣传服务,切实增强公众防灾减灾的意识和能力。四是“+气象”。智慧气象以平台式、插件式、图层式融入市委、市政府和市区相关部门的智慧指挥和管控平台,为城市防灾和精细化治理提供气象支撑。建立“智慧三防+气象”“建筑工地+气象”“智慧水务+气象”“智慧生态+气象”和“智慧交通+气象”五个典型的智慧气象服务场景,着力提升城市防灾减灾决策服务水平,更好服务“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