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 > 全运会气象服务专题 > 工作动态

双台风夹击中,全运会模型赛"乘风破浪"顺利完赛

更新时间:2025-09-23 14:32:35
来源: 深圳市气象局

  9月20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群众赛事活动模型(航海、车辆)项目在深圳宝安区五指耙水库正式开赛。尽管接连面临强热带风暴“米娜”和超强台风“桦加沙”的双重威胁,赛事仍通过科学研判、精准预报和高效协作,在复杂天气中有序推进,并于22日顺利完成全部赛程。

gzdt202509230101.jpg

9月20日群众赛事活动模型赛事在风雨中有序开赛

  面对台风的连续冲击,开赛前夕9月19日下午和9月21日上午,全运会深圳气象台与赛事竞委会紧急开展两次天气会商。首席预报员在会商中对本次超强台风的极端性和致灾性进行特别提示,“受超强台风‘桦加沙’影响,23-24日我市将迎来狂风暴雨,严重威胁赛事举办”。基于气象风险研判,21日赛事竞委会果断决定将原定5天赛程压缩至3天,有效避开“桦加沙”的主体影响。提前5天作出风雨影响判研的背后,是多家数值模式和人工智能区域模型“智霁”等气象科技对于“桦加沙”路径、强度、风圈的稳定预报作为坚实支撑。

gzdt202509230104.jpeg

9月21日赛事竞委会天气判研会现场

gzdt202509230102.jpg

驻场服务人员正在进行短时临近天气预报

  然而,强热带风暴“米娜”的残留云系在20-21日依然给深圳带来了暴雨局部大暴雨的降水。在频密降雨过程中,为压缩后格外紧凑的赛事进程寻找天气窗口区,这对驻场服务人员是一项艰难的挑战。驻场服务人员定位五指耙水库站,与“后方”气象台实时会商,依托人工智能短临预报技术“智瞳”,提供分钟级的短临天气预报,及时通报降雨平缓和间歇时段,确保赛事紧锣密鼓的开展。针对模型(航海)对风的敏感性,驻场服务人员通过手持六要素观测仪等便携式设备,准确及时获得赛场现场天气信息,及时为运动员掌握风速风向等关键要素,让每一次“扬帆”都从容不迫。

gzdt202509230103.jpg

主场服务人员手持六要素观测仪为运动员提供风速风向等关键要素

  据悉,为提供针对性的服务,早在赛前两周全运会深圳气象台在赛区开展了现场调研,实地勘察,对接服务需求,按照“一馆一策”制定了《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模型(航海)项目气象服务保障工作方案》,并以“7311”模式有序开展全流程气象服务,即提前7天发布逐日预报、提前3天提供逐3小时预报、提前1天细化逐小时预报,提前1小时提供场馆高影响天气和气象灾害预警。(徐文文、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