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政策法规及政策解读 > 政策解读

加快现代气候业务发展 提升气候预测和服务水平——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详解“一号文件”

更新时间:2011-01-13 00:00:00
来源: 深圳市气象局

  嘉宾: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  


  记者:何孟洁  郭起豪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现代气象业务建设的关键之年。新年伊始,中国气象局以一号文件的形式出台了《现代气候业务发展指导意见》。本报记者特此专访了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深入解读中国气象局2011年一号文件。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  


 


  记者:继2010年中国气象局以一号文件的形式下发《现代天气业务指导意见》后,今年以一号文件形式出台《现代气候业务发展指导意见》,这是基于什么样的背景?为什么把它确定为今年的一号文件?  


 


  【矫梅燕】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重发,气象防灾减灾的形势越来越严峻。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气候服务提出了全方位、多层次、专业化的需求,对发展现代气候业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气象局成立60周年时明确提出要提高“四个能力”,其中都涵盖了气候业务和服务内容,这也是新时期气候业务工作面临的新要求。与此同时,发展气候服务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2009年召开的第三次世界气候大会将气候服务作为主题,提出了全球气候服务框架构想。这充分说明,国际气象界已经认识到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对气候信息服务的需求将不断提高的发展趋势,并开始采取行动积极满足这种气象服务的需求。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气象局提出发展现代气候业务,不仅是贯彻落实中央领导重要指示精神,增强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业务服务能力的具体体现,也是提升我国气象国际影响力的具体要求。  


  以今年一号文件的形式出台《现代气候业务发展指导意见》,充分体现了中国气象局对发展基础气象业务的重视。其目的在于,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明确新时期现代气候业务的内涵与任务,梳理发展思路,落实发展任务,规划设计我国现代气候业务,指导我国现代气候业务科学发展,进一步提高气候预测准确率,以应对当前社会快速发展对气候服务的新挑战。这是“十二五”时期关于气候业务发展的一个重要指导性文件。我们希望通过《现代气候业务发展指导意见》的实施,扎实推进全国气候业务在新时期的现代化发展。  


 


  记者:今年的一号文件为现代气候业务的发展确定了怎样的发展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现代气候业务又将面临哪些重点任务?  


 


  【矫梅燕】到2015年,我国将初步建立具有核心技术、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现代气候业务;建成高分辨率气候系统资料数据集,实现多源融合格点资料在气候业务的应用,实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实时监测诊断;完成水平分辨率为45公里左右的新一代气候系统模式研发,模式性能接近2010年同期世界先进水平;基本建立针对月、季内强降水、强变温等事件的预测业务和关键农事、重大活动期间的气候预测业务;月、季气候预测准确率在本世纪前10年基础上提高3%5%。;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与气候可行性论证能力、气象灾害风险管理业务能力明显加强,气候业务和服务自动化水平明显提高。  


  现代气候业务是现代气象业务的核心组成部分,在一号文件中确定了气候监测诊断、气候预测、气候评价和气候服务等四方面的主要任务,也明确了气候资料、气候模式、气候业务平台等基础支撑能力建设的任务和目标。现代气候业务发展以气候系统监测、气候动力学诊断分析为基础,以提升气候风险评估、气候服务和气候变化应对能力为目标,以提高气候预测准确率,发展关键期、针对性、极端性气候预测业务为核心,以气候预测模式、现代气象探测资料综合应用和气候信息处理分析系统为技术支撑,以培养能够熟练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专职气候预测和服务队伍为关键因素。  


 


 


气候系统模式  


    


  记者:“十一五”期间,我国气象部门不断强化应对气候变化和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绩。“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国气象局出台的一号文件对应对气候变化有什么指导作用?  


 


  【矫梅燕】一号文件的出台将对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该意见的实施将使我国气候监测预测和评估业务服务能力得到较大提升,气象灾害风险管理水平和防灾减灾气候服务将迈上一个新台阶;二是通过加强面向农业、水资源和能源等重点领域的决策和专业化气候服务,为农事活动、水资源管理、防御各类气象灾害提供风险和适宜性信息服务,将增强这些领域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三是该意见提出建立监测、评估和预报一体化的风能太阳能开发利用气象服务业务,将对可再生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起到有力促进作用,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效益会得到更充分地发挥。此外,该意见也对气候可行性论证能力建设提出明确要求,通过客观科学的气候可行性论证,提升重大工程等项目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和规避气象灾害风险的能力,这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光伏发电系统光电转换部分(光伏电池板及支架)整体景象  


 


100米梯度观测塔  


    


  记者:2010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给我国经济社会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在《现代气候业务发展指导意见》中,有没有重点针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加强监测及评估的内容?今后,气象部门将从哪些方面着力,以提高应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能力?  


 


  【矫梅燕】《现代气候业务发展指导意见》明确规定了发展针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的监测、预测及影响评估等业务内容的目标和任务。  


  今后我们将从三个方面入手,提高极端性、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的监测、预测能力,及时为各级政府决策部门防灾减灾提供气象服务保障。一是加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监测,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监测技术和手段,不断完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监测指标体系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数据集,研发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监测业务系统,建立相应的业务规范和行业标准,滚动发布监测信息。二是提高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预测水平,初步建立月内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预测业务,重点开展持续性干旱、降水事件的转型期预测,针对台风、暴雨、沙尘暴、低温、高温、干旱以及关键农事季节的灾害等开展年度气象灾害展望和年景预评估等业务。三是开展灾害性气候事件的影响评价业务,依据气候影响指数和评价模型,对异常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所造成气象灾害的发生范围、强度、综合灾损等做出客观定量评价,并提供及时客观的灾害影响评价产品。  


 


 


 


中国气候服务框架(CFCS)示意图  


    


  记者:中国气象局已经以1号文下发了《现代气候业务发展指导意见》,请您谈谈贯彻落实该文件的思路和措施?  


 


  【矫梅燕】《在一号文件出台的同时,中国气象局也对意见的落实工作进行了安排和部署,确定了2011年现代气候业务发展与改革试点任务,通过试点建设探索加强全国气候业务尤其是省级气候业务能力建设的模式,以点带面推动全国气候业务发展。在气候监测预测方面,2011年主要实施方向是开展极端气候事件监测、月内重要降水过程预测、多模式季节预测解释应用、动力与统计集成预测技术、气候预测检验评估等试点建设,同时加强新一代高分辨率气候预测模式和气候信息综合处理分析平台(CIPAS)等基础能力建设。在气候评价方面重点开展干旱定量化影响评估和气象灾害风险区划试点建设。在气候服务方面,主要实施任务是推动风能、太阳能预报试点建设,建立体现气象部门优势的风电、光电预报服务的业务流程;开展气候可行论证系统建设,提升论证技术能力,重点拓展针对城市规划、电力、交通、可再生能源开发等领域的服务能力试点;加强与各级政府、社会公众和重点影响行业用户的业务合作和互动,强化气候信息服务在政府决策、行业规划、用户灾害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初步构建中国气候服务框架(CFCS)。总体来讲,希望通过2011年的试点工作,切实开创现代气候业务发展的良好开局。  


 


(责任编辑:刘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