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气象局关于市七届人大六次会议第20250944号建议办理意见
更新时间:2025-09-16 09:53:12
来源: 深圳市气象局
市七届人大六次会议第20250944号《关于发展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加大低空气象保障能力建设的建议》建议,我局有关办理意见如下:
一、针对“协同构建低空飞行‘气象监测网’”的建议
为高水平打造深圳低空气象基础设施体系,更好赋能深圳打造“天空之城”,我局主动作为,积极推动低空气象“三张网”等建设任务纳入全市低空经济发展一体规划,印发《深圳市低空经济气象保障能力提升工作方案(2025-2027年)》,推动各方资源和力量完善低空气象监测网,提升低空气象服务保障能力。一是主导完成低空经济气象基础设施建设模型试验,建设包含12个大类、38个小类、146列要素的低空气象基准线,明确“实况为主、预报为辅、疏密有致、多源融合、统一基准”低空气象基建大方向。二是组织开展全国首个低空气象观测设备性能测试评估试验,已完成两批15家企业17套低空激光测风雷达观测试验工作,初步遴选出5-7套整体质量靠前的低空激光测风类设备,为低空气象基础设施高质量建设布局提供了技术参数、选型方案和工程设计经验。三是推进低空经济气象标准体系建设,编制低空气象基础设施建设规范、低空气象数据分类标准等相关标准,推动气象应用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建设。
下来,我们将以争取中国气象局“低空经济气象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试点为契机,加快推动《深圳市低空气象监测网及低空气象服务试点工程》项目立项,积极谋划中国气象局低空气象技术重点实验室、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经济气象野外科学试验基地、低空气象设备性能测试与评估中心(深圳分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推进低空气象基础设施标准体系建设,统筹构建“大网+小网”高质量精细化低空气象监测网络体系,有力支撑低空经济安全高效运行。
二、针对“融合打造低空经济‘气象数字网’”的建议
作为“精细气象数据护航低空经济发展示范场景建设”12家入选单位之一,我局积极开展中国气象局“气象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示范场景建设”试点,加快探索气象数据支撑低空飞行的新政策、新模式、新产品。一是建立低空气象数据资源体系,开发共享8大类305个气象数据产品接口以微网页等多种形式统筹供给高效的气象服务产品,降低使用专业气象产品技术门槛,为市区两级等86家单位提供实时数据服务。二是深化低空气象服务场景创新,基于深圳城市地形数据,实现4个低空经济运行试验区及3个测试场的风、雨、能见度等不同气象要素的影响阈值,对接市低空智能融合系统(SILAS),实现“百米级”立体网格服务;面向低空物流配送运营需求,实时向物流企业9个低空物流飞行区提供分辨率为100米的风、能见度、雨、湿度实况网格数据和飞行风险预警服务,每天保障约500架次飞行。三是加快推进低空经济气象科技攻关,牵头举办首届低空经济气象前沿科技研讨会,组织申报中国气象局城市气象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深圳市科技重大专项、深圳市自然基金等科研项目,优化升级预报预警和气象服务技术能力。
下来,我们将基于深圳市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推动建设低空飞行气象数字孪生辅助系统(FLATS),依法依规推动气象数据接入SILAS系统。聚焦无人机物流配送、城市低空交通管理、应急救灾等高频高价值场景,开展低空气象数据融合创新,鼓励开发低空航路气象预报、飞行气象风险评估等定制化产品,助力低空运营企业合理安排飞行计划、降低飞行风险和减小气象灾害损失。
三、针对“多元孵化低空‘气象赋能网’”的建议
近年来,深圳开始布局低空气象产业链,目前国内首个低空气象科技产业集群已初步成形,基本具备完整的低空场景综合示范建设能力。一是建设气象数据众创利用平台,对接气象数据流通监管平台和深圳数据交易平台,在深圳数据交易所设立气象数据专区,推动低空经济领域气象数据与服务供需撮合,打通气象数据场内交易全流程闭环。二是加快推进低空气象数据众创利用与众智赋能,实现全国首单“低空天气保”落地深圳,推动低空经济风险保障体系向主动防控升级,为低空飞行器运营企业提供多层次天气风险保障。三是建设深圳气象科技创新产业园,吸引十余家企业在第26届高交会集中签约,组织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等低空气象产业链上企业参展2025中国气象现代化建设科技博览会,加快探索气象科技与低空产业的深度融合路径。
下来,我们将加快建设低空气象数据服务平台和低空气象产业促进平台,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优势,吸引低空经济气象产业链向深圳集聚,培育覆盖研发、制造、服务、应用全链条的低空气象产业集群,形成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低空经济气象产业生态,力争打造低空经济气象产业链发展创新高地。
深圳市气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