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区级气象服务助力城区筑牢防灾减灾防线
更新时间:2024-12-23 15:20:32
来源: 深圳市气象局
刚刚过去的2024年汛期,龙华区经历了7月26日最大1小时滑动雨量114.3毫米(突破该区历史极值108.5毫米)、最大半小时滑动雨量76.6毫米(接近该区历史极值77.4毫米)的强降雨,曾在半小时内降雨量为61.6毫米的暴雨中发生严重积水的辖区一购物中心,今年汛期“毫发无伤”安然度过。这与各部门汛期联防联动机制密不可分,而深圳市气象局携手龙华区共建气象防灾减灾“龙华样板”发挥实效更是关键。
没有区级气象分支机构,是深圳气象服务工作开展的一个痛点,也是构筑城市防灾减灾防线的一个短板。2023年,深圳市气象局携手龙华区共建气象防灾减灾“龙华样板”,在“龙华样板”带动下,今年汛前深圳10个行政区(深汕合作区除外)均已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完成气象服务人员进驻。分布在各区21名气象服务人员汛期24小时在岗、“闻汛而动”,无缝对接市气象局预警预报信息,有效提升了辖区抢险救灾和应急处置能力,为各区平稳度汛提供有效支持。
“密切跟踪气象服务沟通群中发出的各种预警预报、雷达回波、气象监测实况等资料,同步将气象服务产品秒转至向龙华区应急管理局等近10个业务服务微信群,并结合所在区域的特点制作个性化的气象服务快报、专报,比如重大天气过程开始前,重点突出天气所在区域的影响时间、影响范围、影响量级……”这是龙华区气象服务人员阳紫蕾日常气象服务的“流程”。
她说,自从深圳市气象局联合龙华区打造气象防灾减灾“龙华样板”后,区级气象服务人员增至4人,除了重大天气过程中24小时不间断服务外,2024年还增加专题气象服务以及龙华区月、季气候趋势预测等服务产品,以及启动深圳北站节假日期间的精细化滚动天气预报服务,为该区防灾减灾城市韧性提升发挥了积极效果。
龙华区气象服务的工作模式是各区气象服务的一个缩影。在深圳市气象局业务指导下,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按照市“1+11+N”应急管理监测预警指挥体系构建了覆盖10个行政区的市区监测预警、风险研判、辅助指挥决策联动模式,该模式有效提升各区对突发性重大天气过程的预报指导跟踪、预报辅助决策,在台风、暴雨、强对流、高温、寒冷等重大灾害性天气开展“全周期气象服务”。
2024年汛期,深圳降雨日数118天,为历史排第2名;共记录到雷雨大风天数20天,为2014年以来同期最多。格美、贝碧嘉、普拉桑等台风外围造成了强雷雨大风天气过程,最大阵风达11级,各区均未发生因重大天气过程导致的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事件,总体态势平稳。
龙华区应急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汛期龙华区强降雨集中期超长,短时雨强为全市之最,各级别暴雨预警次数、雨量之多均破历史记录,全区自然灾害险情不升反降,气象防灾减灾“龙华样板”助力城区韧性提升效果明显。
下一步,深圳市气象局将指导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规范区级气象服务模式,为各区提供全面、专业的气象服务,同时推进派驻形式的区级气象服务站建设,支撑应对各类灾害性天气影响和做好自然灾害治理,为深圳各区气象防灾减灾保驾护航。(文:易红梅 刘爱明 梁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