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气象局为优化营商环境多点发力
更新时间:2023-08-18 15:28:19
来源: 深圳市气象局
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推进政府资源要素供给全链条精细化管理的工作理念,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率。今年以来,深圳市气象局以提供高质量气象服务为导向,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抓手,深化气象领域“放管服”改革,创新推行“用地清单制”--普惠性气候可行性论证管控(规划控制性工程气象参数管控)服务等,为优化营商环境做气象贡献。
首次在国内以工程气象参数作为城市建设项目“土地清单制”的气候管控条件。
气候参数作为工程建设项目应对气候的最低管控条件,具有比单一的以基准站资料为基础的全市工程气象参数更加精细、科学、实用和针对性更强的特性。在社会投资类土地出让前,结合“多规合一”要求,主动无偿为中小企业提供科学准确的工程气象参数数据,并在土地出让时一并交付建设单位,改变了以往用地企业自主花时间花经费开展专项气候可行性论证的模式,为用地企业节省大量时间及资金成本,提升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率。同时,以表格方式为企业提供气候参数,便于项目工程设计的使用,大大缩短计算时间,避免每项工程项目单独重复计算。
深圳市气象局坚持科学发展原则,发挥普惠公益优势,让用地企业提前充分了解规划建设气候刚性要求和宗地现状情况,高效快速开工。
为11个区做“气象体检”,因地制宜提供气象参数。
深圳地处沿海,天气气候复杂,作为人口、经济密集的超大城市,对气象条件变化敏感性高。
深圳市气象局破除区域分割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限制条件,立足各区的气候特点和出现的主要气象灾害情况,以全市11个行政区作为独立气候区域单元,运用区域自动站、闪电定位系统等现代化气象探测设施和多年气候资料,按相关规范逐一对风、雨、温、雷进行计算,得出全市各区的城市规划控制性工程气象参数,对区域的气候承载力、气候资源的可开发利用潜力进行评估,以面向各区均等化公开普及气象参数,合理规划产业布局,最大程度的发挥气候资源丰富的优势,推动区域经济特色化协同发展。
除此之外,市气象局推动数据资源依托“多规合一”平台实现安全高效优质的互通共享,提升城市智慧治理水平。共享区域性气候可行性论证成果,可以提供更全面、更精细、更精准的气象服务,更好地发挥气候可行性论证作为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的作用,避免、减轻气象灾害的影响,为深圳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气象保障。(文:郭晓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