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8日,2025 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分公司副总经理贾宁、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商业团体保险部财产险处处长徐凌、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主任冯业荣、中广核保险经纪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曾小莹代表各单位应邀出席“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论坛”,并在会上联合发布“海上项目运营期气象风险预警工具”。这标志着我国在海洋气象保险与风险管理领域迈出关键一步,也是金融、气象、能源三大领域跨界融合的又一重要成果。
海洋经济迎风起,气象风险成焦点
当前,海上风电、海上光伏、海洋牧场等海上项目作为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正迎来快速发展期。然而,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极端天气频发的背景下,海上项目运营期面临台风、雷电、巨浪、高盐雾等多重气象风险,风险管理迫在眉睫,亟需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精准高效的气象风险预警与保险保障体系。
2024年,中国气象局联合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发布《关于加强金融气象协同联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推动“气象+金融”深度融合。深圳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推动金融保险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中,明确将气象保险列为重点发展方向。
重磅发布:海上项目气象风险预警工具
发布会上,备受瞩目的“海上项目气象风险预警工具”正式亮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分公司、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中广核保险经纪有限责任公司领导共同上台见证了此次发布。本次气象风险预警工具的发布是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与人保财险深圳市分公司在“气象×金融”战略合作框架下的重要成果。该工具基于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自主研发的“时空多尺度同化分析系统(MOTOR-DA)”,实现了对海上风电场区域百米级三维风场模拟与逐小时更新的短临预报,具备高精度、高时效、全链条的风险评估与预警能力。
该工具首次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维气象模型嵌入中广核海上项目风险浮动因子体系,实现了风险评估的“本土化、精准化、自主化”。通过对台风、暴雨、雷电等极端天气的历史数据与实时监测融合分析,工具可生成“海上风险图”,将风险影响程度划分为无影响、轻度、中度、重度、严重五个等级,为保险公司定价、海上项目业主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大应用场景,构建全链条风控体系
“海上项目运营期气象风险预警工具”不仅是一款技术产品,更是一套覆盖“监测、预警、评估”全流程的风险管理解决方案:
风险识别与定价:通过三维风场模拟与风险地图,精准识别项目区域气象风险等级,优化保险产品定价模型,提升承保能力与风险匹配度。
运营期实时预警:结合AI智能体气象保障平台,实现对台风、雷电、巨浪等极端天气的秒级监测与预警,助力企业提前部署防灾措施,减少停工损失。
面向未来:气象保险护航蓝海经济
随着“海上项目气象风险预警工具”的推广应用,我国海洋能源产业将迎来更加安全、稳健的发展环境。该工具不仅是气象与保险协同创新的典范,更是我国在海洋强国、能源强国战略下的重要技术支撑。
后续,人保财险将与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继续深化合作,拓展气象风险预警工具在海洋牧场、海上文旅、深海养殖等场景的应用,推动“气象+金融”服务模式向更多海洋经济领域延伸。加强金融、气象、能源三大体系的持续协同,为实现“海洋强国”与“双碳”目标注入强劲动力。
人保财险深圳分公司商业团体保险部/科技保险分中心、机构业务部、特殊风险营业部、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中广核保险经纪有限责任公司相关人员参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