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是继2008年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东亚运会之后我国承办的又一次国际大型活动,同时也给气象部门带来了更高的挑战:一是天气复杂、预报难度大;二是场馆分散、预报跨度大;三是预报要求高,服务类别多。
针对大运会赛事保障和城市运行需求,深圳市气象局与电力、交通等大运保障平台对接,针对城市内涝、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交通运输等将推出七类专业化、精细化、无缝隙的气象服务产品。
大运气象服务面临挑战 复杂多变的八月天气
俗话说,“八月的天,孩子的脸”,深圳世界大运会将于2011年8月12日至23日举行(部分预赛将在8月11日开始)。此时,深圳正值主汛期,由于受海洋气团的影响,普遍吹偏南风,雨水丰沛,空气湿度大,体感温度高,是热带气旋影响高峰时段,可能出现的主要影响天气有热带气旋、暴雨、雷暴、高温、灰霾等。根据有关气象资料统计分析表明,热带气旋、暴雨、雷暴、高温、灰霾对大运的影响概率为100%。从历史统计来看,至少有1种以上的高影响天气会在大运会期间出现。大运会可能是近年来国内大型运动会中受气象因素影响最严重的赛事,气象保障服务任务十分艰巨。
一是台风。历年8月平均有1至2个台风影响全市,最多4个(1973年)。按统计概率,深圳世界大运会期间,全市将受到1个台风影响,影响平均时间2.9天,最长7天,严重影响时间通常在1天左右,降雨概率59%。台风可能摧毁一些临时建筑、设施和运动器械,沿海比赛场馆受台风威胁较大。按照分析,今年的天气气候属于灾害性天气比较重的年景,今年影响深圳的台风会有4至5个,其中严重影响深圳的台风会有1至2个,这1至2个台风会是在7、8月份,虽然8月份才是赛事集中的阶段,但7月份已经进入到了大运会相关测试赛和大型活动彩排的阶段,所以整个服务的挑战是非常严峻的。
二是暴雨。历年8月平均降雨日数18.3天,平均日雨量达中雨以上,深圳世界大运会期间,日降雨概率在50%至70%之间,暴雨可能会影响大运会筹备、开幕式和一些室外赛事。
三是雷电。8月是深圳的雷电高峰期,一天中任何时次均有可能发生雷电,月平均雷电日数为14.4天,最多24天,活跃时段14时至16时,正处于大运会下午比赛时段。一些位于宝安、南山、福田的比赛场馆处在雷电较为密集的区域,如观澜高尔夫球场、观澜乡村俱乐部网球中心等。在安排体育赛事时必须充分考虑雷电造成的影响。
四是高温。8月天气炎热,平均气温高、空气湿度大,连续35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天气可达4至5天。持续高温闷热天气,容易中暑,还会影响食物和某些物品的保存,导致霉变,腐烂。
五是灰霾。8月份平均灰霾日4天,在台风影响前期,外围下沉气流强烈,如果风速较小,可能出现对污染物扩散极端不利的气象条件,比赛场区出现中度至重度灰霾的可能性高。
场馆分散 预报跨度大
深圳东西狭长,三面临海,东西天气差异大,而大运会分布在8大赛区的63个场馆,场馆之间的最远距离达90公里。每一次天气系统对深圳影响从开始到结束的跟踪时间超过3小时。要为各场馆提供每天逐3小时的预报、未来三天逐6小时的预报,为10个户外赛事提供定点的分时段预报、气象预警及重点提示等内容。预报的跨度大将造成提供给不同场馆之间的精细化预报难度加大。
预报要求高 服务类别多
深圳世界大运会气象服务分为决策服务、大型活动、体育赛事、城市运行、气象安全和公众服务六大类。要求气象监测预报工作要有预见性、超前性和准确性。 部分比赛项目需要“场馆3小时预报1次”,10个户外赛事需要提供定点的分时段预报、气象预警及重点提示,服务涵盖比赛场馆63个,24个比赛大项306个小项,是历届大运项目数量最多的一届。要求从原来每天4次的天气预报的发布,精细到逐3小时一次的发布,逐3小时一次的天气发布与各项不同赛事又有区别,不同的地点又有区别。服务内容从观测、通信、预报预警到专项服务。同时,还要按赛事运行指挥部的要求,在深圳市气象局本部设气象保障服务团队,成立深圳市大运气象预报服务中心;在不同的竞赛指挥部派驻专门的工作小组,为大运会运行总指挥部、18个分指挥部和8大赛区委员会提供决策服务。
推出七类精细化服务产品
针对大运会赛事保障和城市运行需求,深圳市气象局与电力、交通等大运保障平台对接,针对城市内涝、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交通运输等将推出七类专业化、精细化、无缝隙的气象服务产品。
近日暴雨引发的城市内涝让武汉、成都等地陷入一片汪洋,大运会期间如果遇此困境,气象部门将推出积涝预报产品,可提前1-3小时预估全市各易涝点的强降雨和易涝区域,尽量避免赛事等受到影响;针对易受台风、暴雨影响的上下班出行等重点时段,推出逐1小时的风速、能见度、湿度、降雨量等预报信息;根据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保障的需要,开发了霾及空气质量综合业务平台,提供逐分钟霾监测产品和涵盖各主要污染物浓度等多种预测产品;考虑到大风、台风、雷暴和强降雨对地铁高架段运行的影响,增设气象监测点,与市地铁控制指挥平台对接,为地铁运营提供大风、暴雨、台风、高温实况自动警报、短时临近预报及十天短中期预报等专项服务;针对电力系统输变线路的气象灾害风险,与市大运电力应急保障平台对接,提供雷暴、大风、台风、强降雨预警及实况监测风险提示;与市大运交通指挥平台对接,可为全市40多个场站旅客提供广东省内6条国道、4条高速公路1-3天气象条件预报、交通气象预警和省内各主要交通干线雨量实况信息;为满足公众旅游需求,开通旅游气象服务网,提供市内6个主要景点24小时气象要素预报、旅游指数预报和重点景区负离子监测及紫外线监测信息等旅游气象服务信息。
(郑菲 苗艳丽 唐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