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局地生成的雷雨云团影响,深圳体育中心半小时后将出现降水,预计降雨持续半小时左右,累计雨量超过10毫米,并可能伴有雷暴,建议暂停足球比赛。”这是深圳市气象台为深圳市第八届运动会暨第一届体育大会(下简称“市运会”)提供的气象服务信息,借助临近预报综合平台和精细化预报系统,信息将降雨开始的大致时间以及持续时间,雨量等信息及时传达给了赛事相关组织人员,使其得以提前应对。
深圳市运会每4年举行一次,至今已成功举办7届,今年更是将已举办4届的全民健身运动会更名为体育大会和市运会一起开展,和往届相比,本届可谓参与面最广、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深圳市气象台应邀全程提供气象服务。赛事自2012年7月底至11月,时间跨度近半年;26个比赛项目中,受气象影响较大的户外赛事包括足球、帆板、自行车、田径等十余项;基于市运会服务时间长、服务项目多特点以及汛期气象服务任务繁重的实际,然而服务人员有限,因而市运会气象服务主要由日常值班岗位承担,主要是通过加大技术支撑力度减少不必要的人力浪费。这是针对大运气象服务以来的又一项大型体育赛事服务,深圳市气象局在大运会相关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新的尝试,取得了新的突破。
大运标准层层制定方案落实服务
为更有针对性地做好服务,深圳市局积极跟进,并指定一名首席衔接相关工作,与市文体旅游局反复沟通了解服务需求,专题会议明确局内服务分工。制定服务方案经文体旅游局确认后,制定局内部服务方案,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和相关事项,具体到承担主要工作的预报处,又制定了更加细化的服务方案,明确各岗位职责和其他事项。根据既定服务方案,不仅比赛前两天开始每天三次提供气象服务专报,在有灾害性天气发布预警信号时专门给赛事相关人员发送信息,同时监视户外赛事气象服务指标,当比赛场馆某天气要素即将或已经达到不适宜比赛的范围时,则向相关人员发布重点提示信息。如此市运会气象服务得以有序开展,保障了各项赛事安全、顺利进行。
与分区预报相结合,日常预报与赛事服务两不误
针对赛事服务时间长,人员有限的特点,为减轻值班人员的负担,同时有序高效地做好服务,此次市运会气象服务实现了服务专报和分区预报制作相结合,充分将大城市精细化预报成果转化为赛事服务能力。主要是通过对分区预报系统进行改造,在日常分区预报产品制作后自动生成各比赛场馆所在区域对应的气象服务专报,其中除了包括分区预报产品中的未来12小时逐小时各要素预报,还自动读入了场馆代表站当前的天气实况信息。在此基础上预报员只需要简单的检查和订正就可将产品发布出去,日常预报和赛事服务两不误。
赛事天气指标与自动关联提示
此次市运会气象服务的一大亮点,就是将各比赛项目的相关天气指标和要素预报进行了自动关联。各项目天气影响指标是在大运会赛事气象服务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和文体旅游局沟通确定的,经过系统开发,做到一旦12小时要素预报中出现了超出指标量的值,在专报产品预报表格下面就会自动加入诸如“19时、20时、3时、4时福田区风速超过5级,射箭、网球需关注,涉及的场馆包括:市体育场副场、市网球中心。”加黑字体提示,包括气象要素的超标情况及可能影响到的比赛项目和场馆,精细化的时空和要素预报让赛事组织者一目了然,对可能影响的天气提早防范。
许小峰副局长在评价大运会气象保障服务时说:“这些精彩的气象服务并不会因大运会的结束而终止,而是会进一步完善并长期服务于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服务深圳市民特别是在‘办大运、办城市’的理念下,在服务城市运行方面的实践与探索,将成为大城市精细化气象服务的‘风向标’。”这次市运会的气象服务,深圳市气象局紧扣服务需求,应用大运气象服务及大城市精细化预报成果,勇于创新,精于服务,不仅成为大运成果在后大运时代有效运用的典范,更将为今后的专题气象服务提供更多经验积累。
(陈申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