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十九号台风“天兔”的形成堪称极速且稳定,它具有发展快、强度强和范围广的特点,随着它的步步逼近,将给深圳带来狂风暴雨的严重影响。为了全力防御强台风“天兔”,尽最大限度做好安全防御,把台风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市气象局狠抓七项服务措施。
一是部门联动营造全民防台氛围。按照《深圳市台风暴雨灾害防御规定》,严密监视天气变化,及时向各有关部门报送台风动态信息,根据市气象局预测结果,市三防指挥部21日19时30分启动防风Ⅲ级应急响应,并于22日10时30分升级为II级应急响应,三防办及时对辖区12座水库进行提前泄洪,防止暴雨造成堤坝坍塌。期间,市住建局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全市所有在建工地于21日18时至23日上午12时全面停工;深圳交警启动一级勤务,全警上路巡查,各交警大队严格落实领导双岗双班值,并在晚高峰警力提前1小时上岗;市绿化管理24小时出勤,并组织全部科室和承建队对有危险树木进行加固、修剪;供电部门启动二级应急响应,相关人员和应急队伍24小时待命,公布热线电话,24小时接听市民关于户外电线断线落地、电杆倾斜或倒地及供电设施严重被水浸泡等情况的上报,全市实现了一股防御的合力和氛围。
二是全面实施高级别台风预警预发布。《深圳市台风暴雨灾害防御规定》对涉及到停课、停工等重大事项的台风黄色、橙色和红色预警信号实施预发布制度,即在预估可能发布上述预警信号时,提前2小时进行预告知。9月21日市气象局已反复通过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微信、微博和3G手机客户端,预告知市民第二天将发布台风黄色预警信号,幼儿园和中小学生停课。
三是充分利用“新媒体”快速传播信息。微信已经成为大数据时代中新兴的信息传播手段,21-22日之间,市气象局通过“深圳天气官方微信”告知3万微信用户停课的信息;“深圳天气官方微博”,最快每15分钟更新预警信息,其中宣传台风防御指引的视频微博单条阅读量达15万,关于停课的微博信息转发超过5千次;强化“深圳天气”3G智能手机客户端,提供专业的随身携带的气象服务。及时制作台风深圳微天气视频节目,上传到优库、土豆等视频网站,用全新的服务方式,深入浅出的解说语言,灵活的表现形式,力争让所有的市民都可以对台风最新动态了然于胸,成为“气象专家”。
四增加传播渠道和发布频次。在市公安交警局、市交委、市城管局等配合支持下,台风预警信号发布后15分钟内就通过交通诱导屏、户外大型LED以及机场、港口、车站、地铁公交公司的电子显示屏、车载电视等播出预警信息和防御指引,大大扩大了信息覆盖面,使市民随时随地都有相应的信息获取渠道。尤其是有效弥补了户外人群无法便捷地通过网络、电视等传统渠道获取气象预警信息的不足,让最容易遭受台风威胁的户外人群早准备、早防御。而市所有电视台、电台全天候滚动发布台风最新动态,播发的频次在超过平时两倍之多。
五是加强防御知识普及。22-26日在深圳都市频道和公共频道分早、中、晚三个时段刊播台风暴雨防御宣传片,在网站设置台风暴雨防御知识专栏,方便市民了解具体防御知识。同时在关注度高的深圳新闻网首页设置“深圳台风网”、“深圳天气”微博等链接,方便市民了解台风服务产品。
六是有序的开展台风动态的新闻发布。自19日开始,市气象局有序的安排专家按照记者的要求进行电话、电视采访和视频连线,连线直播每天达十次之多,针对报纸等媒体每天定时发布新闻通稿,通稿涉及到深圳历年经受得强台风影响、秋季台风的特点和台风最新预测情况。
七是开展全方位的监测服务和预报会商。为了捕捉台风动态及早趋利避害,市气象局及早的派出移动观测车和追风组奔赴监测点,及时测出风向、风速、气压、降雨等的每一个数据,为做好台风监测、定位和定强提供重要参考;同时预报业务平台参与多次中央气象台和广东省气象台的大会商,并通过电话与香港天文台交换预报预测信息,以确保预报结论的准确和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