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已超过4小时,‘天兔’坚挺地维持强台风的强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仅减少了2米/秒,看看这覆盖了大半个广东的广大螺旋云系,再听听外面的狂风。珠三角今夜无眠,和这只兔子的亲密接触,注定不是什么好的经历,亲们注意安全。”
9月23日0时,“深圳天气”官方微博发出的这条消息,截至当日下午,已有216次转发和192条评论。网民纷纷在这条微博下分享着自己在台风中的经历,交流着抗御灾害的心得体会。这样的微博,从几天前开始就在以高频率发布着,许多网民从中得知了至关重要的天气信息与防灾减灾知识。
在“天兔”这一今年以来西北太平洋生成的最强台风来袭之时,微博仅仅是深圳气象部门全力以赴迎战台风的缩影。在气象台站里、在卫星直播车上,乃至在深圳民众心间,防灾减灾已经成为共同的信念。
市长表态 把市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
9月21日17时,“天兔”位于距离深圳南方约670公里的海面上。而防灾减灾工作早已开始。
21日、22日,深圳市委副书记、市长许勤连续两天带队检查“天兔”防御工作情况,在蛇口渔港码头、交通运输部南海救助局深圳基地、深圳创业投资大厦工地以及多年来逢雨必涝的南山区南头街道一甲村留下了足迹。他在检查中强调:“要严阵以待、做足预案,把市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全面做好各项防御工作,把台风“天兔”对我市的影响降至最低,切实提高城市公共安全水平。”
当“天兔”离深圳还有720公里时,深圳市气象局局长王延青亲自签发第一份《重大气象信息快报》,写明“天兔将严重影响我市”,建议市政府迅速落实防台措施。22日下午2点45分,王延青召开全局大会商,共同商议“天兔”应对措施。
抵御“天兔” 张开全方位防护网
22日19时,“天兔”距离深圳185公里,市内受其影响已普遍刮起6到8级大风。与此同时,一张台风“防护网”也已悄然张开。
随着台风预警由白色一路升级为橙色,气象部门开始了全速运转:23.56万条决策服务短信,28次电视、电话、电台采访,24692人次拨打12121电话,连续场次的新闻发布会……气象人忙得像陀螺。
专业气象服务同样没有落后,深圳市气象部门向专业用户发布预警信号及提示短信8条,服务1万余人,联合安全施工监督站发布气象预警短信,直接服务到全市2200多个工地。
为了捕捉台风动态及早趋利避害,市气象局及早的派出移动观测车和追风组奔赴监测点,及时测出风向、风速、气压、降雨等的每一个数据,为做好台风监测、定位和定强提供重要参考;同时预报业务平台参与多次中央气象台和广东省气象台的大会商,并通过电话与香港天文台交换预报预测信息,以确保预报结论的准确和高效。
在全市公交地铁线上,2万个移动终端分8次播出防御指引宣传片。台风蓝色、黄色防灾指引在微博播出,观看超2万人次。
前所未有的气象信息传播力度,让“天兔”在深圳市内引起了高度关注。
非常之时 非常手段
面对超强台风,深圳气象部门全面实施高级别台风预警预发布。《深圳市台风暴雨灾害防御规定》对涉及到停课、停工等重大事项的台风黄色、橙色和红色预警信号实施预发布制度,即在预估可能发布上述预警信号时,提前2小时进行预告知。9月21日市气象局已反复通过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微信、微博和3G手机客户端,预告知市民第二天将发布台风黄色预警信号,幼儿园和中小学生停课。据统计,19日至23日,在中国移动、电信、联通三家运营商的积极配合下,深圳全网发布高级别预警信号信息,其中黄色预警信息发布1154.5万人次,橙色预警信息发布1448.2万人次。
在市公安交警局、市交委、市城管局等配合支持下,台风预警信号发布后15分钟内就通过交通诱导屏、户外大型LED以及机场、港口、车站、地铁公交公司的电子显示屏、车载电视等播出预警信息和防御指引,大大扩大了信息覆盖面,使市民随时随地都有相应的信息获取渠道。尤其是有效弥补了户外人群无法便捷地通过网络、电视等传统渠道获取气象预警信息的不足,让最容易遭受台风威胁的户外人群早准备、早防御。而市所有电视台、电台全天候滚动发布台风最新动态,播发的频次在超过平时两倍之多。
新媒体成防台风“新武器”
“天兔”肆虐期间,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成为气象人与民众沟通的重要手段。时时刻刻的交流让气象与民众紧紧联系在一起。
22日夜间,“深圳天气”官方微博安排专人通宵更新台风最新位置和风雨影响情况,一夜下来发布微博30余条,发布密度高达平均每小时3条。看到有网友评论表示玻璃门被吹碎受伤,“深圳天气”及时发布了室内防风指引,提醒市民给玻璃窗加贴胶纸、远离室内窗户。
通宵的守望让网感动,他们纷纷留言表达感激之情,道一声“天气君辛苦了。”网友@Wysuper昂评论:“辛苦时刻坚守岗位的英雄,正有你们的保卫才使得深圳老百姓很幸福,谢谢你们。”@KJ妈妈 留言道:“感谢你们的工作,让我在风雨之夜不再担惊受怕。辛苦了气象工作者,人民警察及深圳市政府。”
据统计,“天兔”影响期间,“深圳天气”官方微博共发布187条信息,最快每15分钟一次更新预警信息,其中宣传台风防御指引的视频微博单条阅读量达15万,关于停课的微博转发次数超过5千。在橙色预警信号生效期间,微博信息发布密度达半小时1次,累积转评量达3万余人次。其中两条信息登上热门微博榜,转评量分别达7000余次与4000余次,浏览量均达百万人次。
微信已经成为另一新兴的信息传播手段,21日至22日,深圳市气象局通过“深圳天气官方微信”告知3万微信用户停课信息微信,共收到互动信息近2万条。“深圳天气”3G智能手机客户端也为用户提供了可随身携带的专业气象服务。
气象部门卫星直播车赶赴大梅沙追风,制作并播出大梅沙追风微视频,上传到优库、土豆等视频网站,用深入浅出的解说语言,灵活的表现形式,让所有的市民都可以对台风最新动态了然于胸,成为“气象专家”。深圳市气象局官方网站访问量也突破历史新高,达到75万次,专业台风网的访问量也达到30万次。
23日8时,“天兔”减弱为热带低压,并逐渐远离深圳。当日午后,风雨进一步减弱。深圳市气象台于23日9时在全市取消台风黄色预警。看着风雨渐稀,奋斗了数个昼夜的气象人此刻深感欣慰。但台风后续影响并未结束,他们仍将在奉献与服务的道路上勇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