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长致辞

2023·世界气象日主题宣传片

天气 气候 水 代代向未来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无时无刻不受到天气、气候与水的影响。生物的起源与进化、人类的出现、社会文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都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中孕育的。 天气、气候与水是人类活动的自然环境和所依赖的自然资源中的一部分,它影响着人类的活动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在人类依赖、适应和利用天气、气候与水的同时, 人类活动也对天气、气候与水产生影响和作用。

天气、气候与水互相联系,水是全球气候系统中的“活跃分子”,是大气环流和水循环的重要因素。天气、气候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水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 的重要资源,适宜的天气气候条件和适量的水资源是生产生活的必要条件。在经久不息的动态循环中,风云变幻、沧海桑田,万物得以滋养,人类社会繁衍生息。 古往今来,人类对天气、气候与水的认识不断深化,观云测雨、因势利导、治理水患,有效防御了洪水肆虐、干旱衍生。

查看更多

2023年“3·23”世界气象日主题活动

活动一:世界气象日大型主题活动

活动简介:围绕世界气象日主题“天气气候水 代代向未来”,市气象局联合市水务局、深圳广电集团举办系列主题活动,以多种形式向社会公众普及天气、气候,水务等方面的 科普知识,宣传气象部门、水务部门在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工作,进一步提升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应对灾害能力,引导动员社会公众参与到防灾减灾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行动中来。

活动内容:“天气 气候 水 代代向未来”主题论坛、首批深圳气象美学景观打卡点发布仪式、发现城市气象之美摄影征集作品颁奖仪式等;网上开展发现气象之美摄影作品征集活动。

参与嘉宾:市领导、市气象局领导、市水务局领导、气象专家、水务专家、摄影作品代表、学生等约100人

活动时间:2023年03月19日 上午 09:30-11:00

活动地点:深圳市南山区大沙河生态长廊

活动二:“天气 气候 水,代代向未来”民心桥节目

活动简介:市气象局局长走上深圳市新闻频率(898)“民心桥”栏目,讲解气象日主题含义、2023年汛期天气形势,对《广东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进 行深入解读,并与市民实时互动,解答市民疑问。

参加领导:刘德峰 深圳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

活动时间:2023年03月21日 上午 11:00-12:00

活动地点:深圳广电集团

活动三:公众开放日活动

活动简介:组织深圳技术大学、高级中学、深圳中学、深圳外国语学校、华附中学等学校的气象兴趣爱好者,组团形成大中学联合气象兴趣社团,到竹 子林基地参观学习,围绕今年气象日主题“天气气候水 代代向未来”,呼吁青少年参与到应对气候变化和水资源保护的行动中来,由学生自己创作录制相 关气象科普视频在“深圳天气”抖音号发布。

活动时间:2023年03月18日

活动地点:深圳市气象局竹子林基地

活动四:深圳城市气象主题摄影展征集

活动简介:2023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天气气候水 代代向未来”。当前,大家对天气、气候与水的重要性认识愈加深刻,气象部门也在不断发挥“消息树” 和“发令枪”作用,创新完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强化气象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深挖气候资源助力深圳绿色发展。本次活动意在关注气候资源和水资源,与 深圳市民互动,共同寻找身边的气象之美。活动将在线上开展深圳城市气象主题摄影展征集,线下举办气象主题论坛、获奖摄影作品颁奖仪式、气象美学摄影 展以及气象科技产品展。

征集时间:2023年3月8日-3月17日

参与方式:扫描二维码直接参与

报名二维码

2023年世界气象日宣传册

微博

回首气象日

  • 2022年·早预警早行动
  • 2021年·海洋、我们的气候和天气
  • 2020年·气候与水
  • 2019年·太阳、地球、天气
  • 2018年·智慧新气象
  • 2017年·观云识天
世界气象日由来 1961-1970 1971-1980 1981-1990 1991-2000 2001-2010 2011-2020 2021-2023

节日简介

世界气象日”又称为“国际气象日”是世界气象组织成立的纪念日,时间在每年的3月23日。世界气象组织为了纪念世界气象组织的成立和《国际气象组织公约》生效日(1950年3月23日)而设立的。国际气象组织原为非官方性国际气象合作机构,在其各成员国代表签订的世界气象组织公约生效一周年之日,即1951年3月23日,改组为世界气象组织(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WMO),成为政府间的国际气象合作机构,并与联合国建立关系。为使庆祝“世界气象日”的活动更具有实际意义,世界气象组织执行理事会为每年的“世界气象日”选定一个宣传主题,号召世界各成员国以多种方式开展宣传活动。以提高世界各地的公众对自己密切相关的气象问题的重要性的认识。
1961年 气象 1962年 气象对农业和粮食生产的贡献
1963年 交通和气象(特别是气象应用于航空) 1964年 气象——经济发展的因素
1965年 国际气象合作 1966年 世界天气监测网
1967年 天气和水 1968年 气象与农业
1969年 气象服务的经济效益 1970年 气象教育和训练
1971年 气象与人类环境 1972年 气象与人类环境
1973年 国际气象合作100年 1974年 气象与旅游
1975年 气象与电讯 1976年 天气与粮食
1977年 天气与水 1978年 未来气象与研究
1979年 气象与能源 1980年 人与气候变迁
1981年 世界天气监测网 1982年 空间气象观测
1983年 气象观测员 1984年 气象增加粮食生产
1985年 气象与公众安全 1986年 气候变迁,干旱和沙漠化
1987年 气象——国际合作的典范 1988年 气象与宣传媒介
1989年 气象为航空服务 1990年 气象和水文部门为减少自然灾害服务
1991年 地球大气 1992年 天气和气候为稳定发展服务
1993年 气象与技术转让 1994年 观测天气与气候
1995年 公众与天气服务 1996年 气象与体育服务
1997年 天气与城市水问题 1998年 天气、海洋与人类活动
1999年 天气、气候与健康 2000年 气象服务五十年
2001年 天气、气候和水的志愿者 2002年 降低对天气和气候极端事件的脆弱性
2003年 关注我们未来的气候 2004年 信息时代的天气、气候和水
2005年 天气、气候、水和可持续发展 2006年 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
2007年 极地气象—了解全球影响 2008年 观测我们的星球 共创更美好的未来
2009年 天气,气候,与我们呼吸的空气 2010年 致力于人类安全和福祉的六十年
2011年 人与气候 2012年 天气、气候和水为未来增添动力
2013年 监视天气,保护生命和财产 2014年 天气和气候:青年人的参与
2015年 气候知识服务气候行动 2016年 直面更热、更旱、更涝的未来
2017年 观云识天 2018年 智慧气象
2019年 太阳、地球、天气 2020年 气候与水
2021年 海洋,我们的气候和天气 2022年 早预警 早行动
2023年 天气 气候 水 代代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