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 : 首页 > 信息公开 > 其他 > 工作动态

栉风沐雨70载 勠力同心筑防线 深圳气象支撑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再踏新征程

更新时间:2022-07-01 14:20:01 来源: 深圳市气象局

字体:
打印本页

gzdt202207010101.jpg

  深圳气象事业诞生于1952年7月1日。70年沧桑历练,硕果累累:上世纪90年代率先在全国建立和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体系建设;2007年率先在全国推出气象灾害分区预警发布;2015年建立气象防灾减灾四级协同防灾模式,2021年创新“31631”递进式气象服务纳入深圳47条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内容之一由国家发改委向全国推广……一代又一代深圳气象人秉承“准确、及时、创新、奉献”价值观,不断加强气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强预警预报水平,不断拓展气象服务领域与内涵,全面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运行提供基础支撑。

  今天聚焦深圳气象70年的发展,沧海拾珠只为未来走得更稳健:极端气候事件频发背景之下,深圳气象事业未来发展更是任重道远,愿深圳气象人在困难中积极探索求变,把握时机借势而起,护航深圳“双区”建设,勇当气象强国建设排头兵。

  抓痛点治难点

  精密监测惠民生

  三个百叶箱,一个观测场,几间值班房,是深圳气象事业的起点。从1952年到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成立,深圳市只有位于罗湖区蔡屋围气象观测基地的一个观测点,就这一个点在将近30年的时间里为深圳不间断地提供云状云量、能见度、天气现象、气温、气压、大气湿度、风速风向和降水等基础气象数据服务。

gzdt202207010102.jpg

图:上世纪八十年代深圳市气象台观测场

  1993年的两场暴雨给深圳造成14.64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痛定思痛,深圳开始在机制体制、观测设施建设方面发力气象建设:1997年在全市范围内建成45个自动气象站,率先建成全国首个中尺度自动气象站网,每小时观测一次雨量、风向、风速和温度四个气象要素,标志深圳气象探测在“面”上的部署拉开了帷幕。截至目前,深圳共建成246个区域自动气象站,覆盖全市78个街道(含深汕特别合作区4个街道)。

  深圳气象关键业务能力明显提升:打造了立体观测一张网全面感知、精细预报一网格全面覆盖、协同防灾一体化四级联动、气象服务一站式智享生活、信息服务一键式可控全局、科技创新一盘棋共研共享的智慧气象“六个一”业务体系;气象灾害监测率达98.5%,预警提前量55分钟,暴雨24小时预报准确率72%,气象现代化考核连续九年居全省第一。

gzdt202207010103.png

  防在前预在先

  防灾减灾体民情

  70年来,深圳气象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不断完善气象防灾机制体制建设,从政策法规、联动机制、服务供给等5个维度健全以预警为先导的四级气象防灾减灾机制,相关经验写入《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发展报告(2021年)》、中国气象局改革开放40周年重要成果和深圳经济特区40年法治建设创新案例。

  深圳市气象局依托信息化手段,重构气象与防灾部门应急全流程,通过气象灾害协同化防灾平台实现气象灾害防御秒级响应、四级防灾部门联动、综合协调支撑筑牢韧性城市建设的“防火墙”。六大服务平台支撑市区两级“1+11+N”应急管理监测预警指挥体系的监测预警、风险预警、辅助指挥决策能力;“+气象”融服务赋能交通、供水、供电等80多家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为480家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提供基础设施建设、生产调度、安全运营的精细服务;为数字政府“一网统管”“一网通办”“一网协同”提供场景化服务。

gzdt202207010104.png

  气象服务支撑深圳有效应对台风“山竹”、近十年最强龙舟水等重大灾害性天气,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大幅下降,2021年台风暴雨防御零伤亡,获得中国气象局“重大活动气象保障先进集体”称号。

  解民急疏民愁

  气象服务入民心

  70年来,深圳市气象局始终坚持紧密结合深圳气象防灾减灾和城市运行的精细化服务需求,围绕重点时段、重要地段、重要灾害、重点行业、重点人群开展精细化预报服务,逐步实现“高时效、精准化、精细化、集约化”的气象监测预报服务发展方向。

gzdt202207010105.png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全力做好民生气象服务。不断完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形成7大类75种气象公共服务产品,全口径公共气象服务日均4000万人次,气象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从98%提升至100%。大城市精细化预报服务涵盖7大类74项服务产品。

  公众气象服务内涵从简单的预警预报向围绕市民衣、食、住、行、娱、购逐渐拓展,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深圳天气”微信、微博、APP以及i深圳app的“两微两端”随身气象台成为深受市民喜爱的互联网+气象服务。“大城市精细化气象服务深圳模式”由中国气象局命名并发文推广,有关成果入选世界气象组织示范项目。

gzdt202207010106.png

  有创新有突破

  科技创新助力高质量发展

  作为科技型、基础性、先导性公益事业,离不开一代又一代气象人的科技创新。70年的发展,深圳市气象局形成了一支汇集中国气象局领军人才、深圳市领军人才、国省气象青年英才包括13位气象专家和2支省气象科技创新团队共计179人的专业技术队伍。

  深圳气象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建成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深圳国家气候观象台、深圳南方强天气研究重点实验室等4大协同创新平台;短时临近预报技术、台风影响预报、预警靶向发布等4方面有突破,获深圳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等省部级科技奖励8项。累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9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7项。

  以智慧气象为标志的深圳气象现代化在广东省气象现代化考评和广东省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评价中,深圳市气象局连续九年保持全省“双第一”。

  有温度有情怀

  气象未来贡献深圳模式

  近期,国务院印发《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简称《纲要》)。在深圳市气象局成立70周年重要时间节点上,《纲要》的出台为深圳气象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按照国务院印发《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的总体要求,服务国家和城市的重大战略,深圳市气象局吹响了高质量发展再出发,争当广东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示范省建设的排头兵的号角。

  到2025年,率先建成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的更高质量气象现代化体系,在建设更高水平的气象监测预报服务体系、更高质量的智慧气象服务体系、更具活力的气象科技创新体系上先行示范,成为全国防灾减灾、智慧气象服务和气象开放合作的示范窗口。

  ——建成全时全域全要素城市立体气象监测网,陆海气象自动站密度小于3公里。

  ——建成无缝隙全覆盖的智能网格预报体系,灾害性天气有效预警提前量提升至60分钟。

  ——建成预警先导四级联动的数智气象服务模式,气象服务满意度持续保持全省第一。

  规划有情怀,服务有温度。深圳气象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gzdt202207010107.jpg

  深圳气象事业70年发展历程中积累的五条宝贵经验:

  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深圳气象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

  二是坚持人民至上是深圳气象事业发展的根本宗旨;

  三是坚持融入气象行业大网络是深圳气象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四是坚持气象现代化建设不动摇是深圳气象事业发展的兴业之路;

  五是坚持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特区精神是深圳气象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