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 : 首页 > 信息公开 > 其他 > 工作动态

市气象局副局长兰红平做客民心桥与市民互动识预警辨风险

更新时间:2020-03-25 11:36:00 来源: 深圳市气象局

字体:
打印本页

  抗击疫情背景下,深圳春季气候呈现了怎样特点?今年深圳汛期气候趋势如何?存在哪些气象灾害风险?……3月24日,深圳市气象局副局长兰红平做客898新闻频率《民心桥》节目,围绕今年深圳的汛期气候趋势及风险与市民在线沟通交流。

  风险:汛期暴雨多发短时雨强大

  3月18日上午10时许,深圳伴7级大风的倾城暴雨上了微博热搜。深圳春季气候有哪些灾害风险?

  兰红平在《民心桥》中介绍,晚春是深圳雷暴、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多发季。近10年3月共记录到3个雷雨大风天气,而进入4月后迅速增加到累计14天,平均每年4月有1.4天记录到雷雨大风天气,而强对流天气预警提前时间短。

  在全球变暖及南海季风偏强的背景下,预计2020年汛期深圳呈现“强对流天数多、龙舟水活跃、暴雨集中、台风带来的降水影响偏重”等特,点2020年台风影响较2019年重,有6-7个台风进入深圳500公里防御圈(2019年4个),其中有3-4个将对深圳造成影响,首个进入深圳500公里的台风在7月上旬;台风登陆点珠江口以西和海南为主。

  防范:风险提示增强气象灾害防御意识

  他表示,气候预测具有不确定性,深圳市气象局将加密监测,全力做好气象预报,特别是临近落区的雨量和雨强的预报。对广大市民来说,一是要及时关注气象信息,二是要懂得应用气象信息。

  为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提高城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围绕城市安全发展和防灾减灾救灾需求,开展了深圳市灾害性天气过程的风险研究分析,根据2019年灾害性天气情况,结合基层反馈意见,市应急管理局、市气象局对积水参考降雨阈值和对应风险作了优化调整,联合修订了《深圳市主要气象灾害风险提示(2020年版)》,使市民能识预警、辩风险、明阈值,提升气象灾害防御能力。

  该份风险提示主要包含两方面,一是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下分类风险提示,建立了气象预警信号与灾害风险的对应关系,明确了四大类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图标、含义及相应的风险。市民可以通过一个预警信号图标就可以知晓自己所要面临的灾害风险。如市气象局局发布黄色暴雨预警信号意味着我市部分低洼、易涝区积水,可能造成老旧房屋倒塌、部分地下空间水浸、室外用电设施漏电等灾害。二是深圳市各街道积水参考降雨阈值和对应风险,市民可以从市应急、气象部门网站获取《深圳市主要气象灾害风险提示》,知道多少雨量时哪些地方有风险、风险是什么,从而实现避险。

  服务:产品力求高效精准精细超市化

  兰红平介绍,围绕深圳市委市政府关于气象工作“服务城市、服务经济、服务民生”的要求,按照广东省气象局和深圳市三防指挥部统一部署,深圳市气象局早谋划早部署,调整汛期气象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提前进入汛期气象服务保障工作,严格遵守汛期气象服务保障纪律和岗位职责。升级决策气象服务系统,推出“深圳市陆海一体气象灾害防御决策服务系统2.0版”,聚焦台风暴雨等灾害下城市防御需求,为市、区两级应急指挥中心和防灾部门提供用得上、看得懂、可联动、智能化的气象支撑。

  根据民生服务需要,深圳市气象局继续完善去年推出的“预警铃”气象服务产品,在现有强降水、雷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提示的基础上,新增高温、大雾两类灾害天气提示;发布区域精细化到街道,实现指定区域内定制用户的精细化服务。

  “安全伞”是深圳市气象局今年新推的民生服务产品,应用现有电子屏、智能杆等公共设施,在全市地铁和公交及多个公园等人流密集区域,应用最新的短时临近网格预报信息技术,为市民提供基于位置的实时精准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和出行影响及风险提示。“湾区气象通”是为我市实施“湾区通”工程提供气象保障,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往来的居民,提供交通出行一体化气象综合信息服务。

  深圳市气象局通过对14种服务渠道70类产品进行集合服务,改进气象服务需求供给,以情景化、智能化、无感化服务为导向,面向公众着力提供“超市化”的贴心服务体验。市民可以通过“深圳天气”的微信公众号或者APP、扫描二维码以及微信小程序来体验气象部门提供的精准精细高效化气象服务产品。

  疾控:护航市民健康气象主动作为

  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今年主题是“气候与水”。兰红平表示,天气、气候对健康的直接影响主要表现在因天气和气候异常变化而诱发或加重一些疾病;间接影响表现在气候变化导致空气、水源的污染和食物的短缺以及细菌、病毒的产生而影响健康。

  他介绍,深圳市气象局自2007年就已经和市卫生、住建部门联合开展高温中暑、紫外线、CO中毒等关乎市民健康的指数类产品。目前,健康类指数产品已经多大十几种,包括流感指数、登革热指数、高温热浪健康风险、霉变、穿衣、晨练、旅游等等。(唐历)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