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其他 > 工作动态

气象服务要贴身贴心,南都街坊口碑榜深调研走进深圳市气象局

更新时间:2021-12-01 17:42:53
来源: 南方都市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生活过得好不好,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 基于这样的初衷,南都街坊口碑榜每年通过街坊视角,以多种形式评选优秀民生实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去年,南都街坊口碑榜全新迭代升级,重磅推出线下系列深调研,遴选不同的民生治理观察员和民生体验官组成调研团,通过实地走访民生项目、举办项目座谈会,全面展现相关部门如何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11月30日,第九届南都街坊口碑榜深调研走进深圳市气象局,深度调研预报预警“31631”服务模式及各类暖心气象服务建设推广情况。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当好城市防御体系“消息树”

  气象工作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做好气象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深圳市气象局始终坚持将“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首要任务,多措并举护航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当好城市气象灾害防御体系中的“消息树”。

  30日下午,在深圳市气象局气象科普展厅,深圳市气象局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副局长兰红平向来访的调研团介绍了深圳市综合气象探测网布局图。近年来,深圳气象观测体系逐步完善,全市设立有246+观测站,探测效率提高至每分钟一次,观测维度覆盖平面、立体及海上,还针对市民需求,创新设立了回南天观测及大气成分观测,这些都为市气象局开展精准的气象服务提供了硬件保障。

  随后,调研团一行来到了突发预警中心,听取预警预报处党支部书记、处长江崟介绍预报处的工作情况。调研团在中心看到,数字化大屏覆盖了绝大部分的空间,工作人员正通过卫星云图、实时数据,全方位密切关注着深圳的天气变化情况。据介绍,深圳市气象灾害多发,为了保障城市的有序运转和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预警中心全年24小时有人员职守,对随时可能威胁城市安全的天气情况作出提前预警。

gzdt2021120102.jpg

gzdt2021120103.jpg

  创新“31631”护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走访结束后,现场进行了座谈交流。深圳市气象局机关党委副书记、办公室主任罗华明向来访嘉宾系统介绍了市气象局创新打造的预报预警“31631”服务模式以及各项贴合市民需求的气象服务建设推广情况。

  “31631”,犹如一串密码字符,实际上每一个数字背后,都代表着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从提前3天到最后的1小时,全链条、精细化的预警预报能够让防灾部门及一线工作人员心中有数,并依据尽可能精准的预报有针对性地进行安排部署,为气象防灾减灾筑牢了第一道防线。在今年“圆规”台风等47个重大灾害天气过程和庆祝建党100周年等13项专题气象服务保障中,“31631” 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实战中得到了检验。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月,国家发改委发文,在全国推广深圳经济特区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47条。由深圳市气象局创新的“31631”气象预报预警服务模式被列为“强化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重要经验,鼓励各地将其纳入创新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领域。

  围绕“三感”,全面提升市民气象服务的满意度

  气象服务是市民日常生活中所必不可缺的公共服务之一,深圳市气象局通过不断完善气象服务产品,丰富气象预报元素,拓宽气象服务渠道,为市民提供更加实用的气象信息,着力提高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罗华明介绍,市民目前可以通过至少两至三种服务渠道,体验即点即获即知即用的智慧气象服务。在信息发布渠道方面,市气象局完善了12类33种发布渠道,组建形成了“深圳天气”融媒体服务矩阵。再比如深受家长和学生欢迎的“预警铃”服务,通过改进上下学天气个性化定制,针对5个不同时段细化高级别预警防御指引,及时提示出行风险,让家长和学生能够合理安排上下学计划,安全返校返家。目前,这项服务订阅人数达到76万,今年共发布82次“预警铃”信息,有效提升了学生和家长在高级别台风暴雨天气下的防御能力。

  气象天文科普活动,也是深受市民欢迎的服务之一。据介绍,市气象局针对气象科普预约“秒光”的问题,升级优化深圳市天文台参观预约机制,并依托利用天文台的科技优势,组织开展多场天文观测直播活动,为市民提供了优质的科普服务。

gzdt2021120104.jpg

  调研团队点赞暖心气象服务

  座谈交流环节,调研团成员也各自发表了感想感受。南都民生治理观察员、深圳市人大代表、深圳市减灾救灾联合会会长杨勤表示,他曾长期关注深圳气象事业的发展,从早期较为薄弱,到如今发展成为深圳的一张名片,气象工作如今在城市分发展建设过程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杨勤指出,市气象局在气象服务和工作中积极探索、先行先试,走出了一条新路。以“31631”服务模式为代表的气象预报预警,在实战中经历了考验,保障了城市和市民的安全。此外,作为深圳市“数字政府”建设公众咨询监督委员会主任委员,杨勤也十分关注大数据在气象服务中的应用,在他看来,市气象局在大数据应用、分析和推广等方面作出了很多探索与创新,对数字政府的建设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南都民生治理观察员、深圳市人大代表、罗湖区桂园街道办老围社区党委书记、工作站站长许少琼则对预警中心全年24小时无休的工作状态印象深刻,她表示,正是有了这些气象工作者的默默付出,才能够让深圳平安渡过一个个台风的侵袭。

  民生体验官闵婕表示,作为普通市民,通过走访更加了解了气象部门的工作情况,希望能有更多气象科普活动宣传,吸引更多市民参与其中。

  深圳新闻中心民生调查新闻部负责人郭锐川、南方都市报总经理助理、深圳大件事传媒总经理孙天明先后发言,从媒体视角谈气象服务,为市气象局创新形式的预报预警模式和宣传方式点赞,同时也指出,市气象局与南都也可广泛开展联动,助力气象服务信息精准触及市民。

  听取调研团成员的发言后,兰红平现场进行了回应。他表示,近年来,市气象局围绕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提高气象工作水平,形成了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先行经验。未来,还需继续加强对灾害天气的预警工作,建设起与城市配套的高水平监测预报体系,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在气象服务方面,要做有温度的服务,不仅仅是发出简单的讯息,更要让市民用得到、感受得到,同时继续提高服务供给水平,满足深圳市民日益增长的气象服务和科普需求。

gzdt2021120105.jpg

  采写:南都记者 程昆

  摄影:南都记者 赵炎雄

  活动统筹:南都记者 陈荣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