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我国“自旋稳定气象卫星区域观测技术研究”课题的阶段性成果将首次应用于大运气象服务。8月9日至12日,FY2C气象卫星将连续4天进行以深圳地区为中心的区域加密观测,每10分钟提供一张高频次区域观测图像,为大运会开幕式的精细化预报服务提供技术支撑。
8月的深圳正处于盛夏季节,天气异常复杂,局地、短时、强对流天气多发。为满足深圳大运会开幕式对精细化气象服务的需求,我国的科研专项“自旋稳定气象卫星区域观测技术研究”项目的阶段性成果将在深圳大运气象服务中首次亮相。据了解,这一科研项目的主要目标是解决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区域观测图像定位这一难题,突破FY2号卫星区域观测关键技术。经过项目组一年多的努力,目前此项目初步突破了区域观测图像定位的关键技术。在人工干预下,FY2C卫星可以每10分钟提供一次高时间分辨率的区域观测增强云图、带有亮温信息的云图及云图动画产品,供预报员临近预报使用。通过高观测频次,可以实现对变化较快的天气系统的连续发生、发展、变化过程的宏观、实时监控,为准确、精细化的短临天气预报和台风等重大天气系统预报提高技术支撑,从而大大提高大运开幕式气象预报的精细化和准确度,对保障开幕式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气象没有边界。高水平、高质量的精细化预报服务,需要全国气象部门的公共支持。”深圳市气象局副局长毛夏介绍说。据悉,大运会期间,我国风云气象卫星还将实施双星加密观测,泛华南六省近20部雷达、8000多个地面气象观测站实施加密观测,香港天文台的雷达、风廓线仪、自动气象站和潮汐等实时探测资料也实现了实时共享,全国的气象观测系统共同守卫深圳大运之空。
(林艳兰 曹春燕 唐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