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随“虹”动
自4月25日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火种在百年名校清华大学采集之刻起,深圳大运会气象服务团队每一个人的心就与火炬之虹一起飘动。
不久,周密的《大运会城市火炬传递气象服务实施方案》制定实施,《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火炬传递气象服务专报(深圳)》参考模板也很快成形。预报的内容包括火炬传递之日未来5天深圳市天气预报,火炬传递之日逐3小时精细天气预报,火炬传递当日5时45分实况观测数据、火炬传递之日深圳市逐小时天气预报、火炬传递天气分析等内容。在圣火采集和火炬传递阶段,大运会火炬传递指挥部、火炬手和公众可提前5天了解到由大运气象服务中心提供的火炬途经城市活动当天24小时天气预报,并可提前3天获取由大运气象服务中心提供的逐12小时天气预报、提前1至2天提供的逐3小时天气预报和火炬传递当天的逐时精细预报。活动当日如出现雷暴、短时强降水等高影响天气,火炬传递中心联系人可提前收到大运气象服务中心发送的预警信息。根据预报预警信息,大运火炬传递指挥部将合理安排调整活动时间,方便公众观看活动为火炬传递加油喝彩。
千百次凝望圣火
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火炬名为“虹”,意寓青春、热情、活力。大运会火炬传递于5月10日、8月7日、11日分别在深圳大学和深圳市内进行传递。此间正是深圳天气的多变期,交互出现的暴雨、雷电、高温等天气将给大运火炬传递涂上异样的背景颜色。为减少恶劣天气对火炬传递的影响,《第26届 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火炬传递气象风险应急预案》应时而生。根据恶劣天气条件可能对火炬传递带来的影响和后果,《预案》将气象风险等级由高到低划分为特别 重大风险、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四个级别。出现特别重大风险时,由火炬传递指挥部决定是否取消或推迟火炬传递活动日期。
5月10日,大运会火炬传递开始在深圳大学的传递,90名火炬手在深大校内完成约4公里长的火炬传递路线。然而4公里长的火炬传递路线,气象护航人却不知道要在天气预报王国中“奔跑”多少个4公里,千百次在梦中与圣火相约。他们时刻监测天气变化,及时发现天气变化的蛛丝马迹,准确把握天气变化的趋势,第一时间向大运会火炬传递指挥部和公众预告天气变化的迅息,精心呵护圣火,为火炬传递铸就了一把坚固的“风雨伞”。
一次次力量累积
8月7日,在经历了北京大学、深圳大学和广州大学城三站校园传递后,大运火炬传回本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主办城市深圳,并于8月7日和11日在深圳市区开始创意快乐海滨线和青春梦想大运线的传递,将大运会火炬传递推向了高潮,点燃了大运之城的激情。
7日6时,天气有些闷热,大运气象服务中心火炬传递保障组的李辉和他的同事已经来到火炬传递现场,气象应急车也风驰电掣般驶入指定地点,开始了“巡航”和护卫。
11日7时,大运火炬传递的最后一站传递开始。200名由各参赛国和地区的运动员代表组成的火炬手阵容,围绕龙岗大运中心和龙岗区委区政府的龙翔大道区间做一个折返式传递,总运行里程约10公里,充分体现火炬传递的本土性和国际性,也体现出气象元素。
火炬传递的临近日,天气风起云涌,不断加强的南海气团给深圳送来了强降水。“火炬传递能否顺利传递?”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经过跟踪监测和缜密分析,10日17时,深圳大运气象服务中心准确作出:11日早降水将会结束,上午市区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火炬传递可以正常进行的预测,火炬传递风雨不惊。
11日10时整,深圳大学一位学生跑完最后一棒,向主席台点燃火种盆,火种收集存入火种灯内,并将在开幕式点燃主火炬,大运火炬传递圆满成功。熊熊燃烧的大运圣火,一路点燃了青春深圳的热情,也激发了气象人服务精彩大运的豪情……
(毛翠辉 董永春 程月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