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深圳市气象局(台)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060700-03-2010-002905 分类:
发布机构: 成文日期: 2010-01-05
名称: 深圳市气象局2009年工作总结
文号: 发布日期: 2010-01-05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深圳市气象局2009年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10-01-05  浏览次数:-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局按照市委、市政府有关工作部署和全国、全省气象局长会议精神,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和做好“三保”及“服务年”各项工作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全局,坚持公共气象服务发展方向,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全力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和2011年大运气象保障服务工作,切实推进科学发展观整改落实方案和“服务年”方案各项工作落实,为保持我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发挥气象支撑和保障作用。现将2009年度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全力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气象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有新亮点   (一)应对严重影响我市的大暴雨和台风,做到无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今年汛期我市先后出现大暴雨过程3次, 4个影响我市热带气旋(2个为严重影响),气象防灾减灾形势为建市以来较为严峻的一年。一是每一次重大天气过程班子能做到靠前指挥,全局上下快速反应、高效互动、措施到位。全年共发布气象信息快报71期,重大气象信息快报11期,气象灾害预评估快报48篇,气象预警短信服务年平均在网用户200万户,服务13亿人次以上,内容涉及气象、卫生、交通、海运、旅游等,为我市防灾减灾提供了及时准确的决策气象服务信息。由于预报预警服务及时准确,全市防御得当,全年没有因气象灾害导致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事件,多次得到市委市政府和各级部门领导的批示表扬。特别是抗击“莫拉菲”台风期间,《深圳特区报》连续三天的评论员文章和报道,高度评价我们的服务具有“超前性、预见性、准确性”,称“气象预报预警也能产生生产力”。二是在今年的春秋两季旱情期间,我局充分抓住一切有利天气条件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增雨作业。于4月组织实施飞机人工增雨作业7次、飞行约15小时、发射烟管120条,据统计,全市范围内至少增加3800万立方米以上水量,整个东江流域地区至少增加1.3亿立方米以上水量;于11月组织发射多枚增雨火箭弹,全市普降小到中雨,有效缓解了深圳乃至东江流域地区的干旱形势,提高了水库蓄水量,降低了森林火险等级。三是今年通过中介抽样调查的公共气象服务满意度为94.1%,为 2007年开展调查以来最高。公众普遍表示获取气象信息的方便程度较高,气象服务比较及时,对于气象服务产品用语的理解情况较好,对于防灾减灾知识普及的满意度较高。   (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有新起色。重点围绕满足社会需求和加强基础性研究业务,一是紧贴规划、城建和大运服务需求,开展具有实用性针对性的气候评估评价业务。在城市热岛效应评价、城市空气流通评估及雷电密度分布统计与发布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为我市如何通过优化城市街区规划和建设布局,提高近地层空气流通效率提供决策数据支持。二是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决策支持工作进展顺利。先后建成太阳能辐射评估系统,完成了《深圳太阳辐射资源评估分析报告》。三是参与市政府四部门联合申报国家建设部建筑物节能改造示范项目获得立项,为我市开发利用风能和太阳能等气候性资源和建筑物节能改造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三)公共气象服务有新进展。一是优化整合探测和预警预报系统,探测信息处理能力和预警预报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二是健全气象服务综合平台,建设办公协同业务系统,改造服务网站,提升信息发布管理、网站效能和公众参与能力。有效改进了服务效率和质量,进一步提升内部运行以及与政府部门运行相协同的能力。三是积极开展气象服务下基层工作,提升气象灾害风险评估能力。全年进行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培训20多场,培训人员5000人次。制作“社区城市内涝灾害防御和风险明白卡”,提升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的能力。四是创新专业气象服务模式,细分服务对象,建立行业风险特征库,再造气象服务流程,工作效率较以前明显提高50%以上。五是组织开展对公共气象服务(商业气象服务类项目)社会需求和服务现状及市场份额情况的调查与研究,为下一步布局公共气象服务发展提供了依据。   (四)大力推进大运会气象保障服务筹备工作。一是制定详细工作方案。先后组织10多批次业务骨干人员赴北京、上海、青岛、广州和香港等地气象部门,学习奥运气象保障服务实战经验和世博会、亚运会及东亚会的筹备经验,达成多项引进和合作意向,为开展2011年大运会气象保障服务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包括7个子方案在内的180万字的《大运会气象保障筹备工作实施方案》。加强组织领导,设置了大运气象保障工作领导小组,下辖科技攻关组、组织联络组、筹建组、装备建设组等四个小组,明确了各组的具体职责和任务分工。二是技术支撑筹备工作定位高,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院校的科技合作,利用世界上最顶尖的科技资源,提高气象预警预报能力和水平,重点在“精细全”上下功夫,为大运气象服务打下了坚实基础;三是强化责任,加快筹备进度。在待建和需完善升级的29个气象探测系统中,已经完成全部进度的75%;在待引进和自主开发的几十个科研项目中,已完成了80%的进度。各项工作得到大运执委会副主席、大运会执行局局长梁道行同志高度肯定和表扬。我局所做的“2011年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天气影响风险评估报告”得到国际大体联主席乔治·基里安高度评价:“是20多届大运会最好气象评报告。”   (五)气象科技合作开发成效显著。围绕做好大运气象保障服务需求,坚持引进和自主研究相结合,既要考虑能够满足大运会气象保障的服务需要,又要满足长远有利于提升我市气象服务能力的需求,走出了一条“引进-集成-吸收”的发展道路。一是在中国气象局、广东省气象局指导下做好与粤港和周边省市气象部门的合作,积极推进深莞惠、深港澳气象区域合作进程。二是先后引进集合了广州中心气象台开发的“雨燕SWIFT”等先进的短时临近预报系统并进行集成开发;与美国风暴分析与预测中心(CAPS)、北京城市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合作开发,提高对台风、暴雨、强对流等恶劣天气的预报水平。三是自主开发了包括大型数据库、气象灾害分区预警等在内的几十项业务系统。这些都为精细化城市气象服务、大运气象服务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   (六)共建共享工作取得新突破。与城管、三防、交通、规划、海事等多个部门的合作在深度和广度上有新突破,从单纯为其提供信息服务的单项合作模式向部门之间相互合作的双向模式的转变,从最初的数据信息共享逐步向服务平台共享的深层次合作发展。如通过与市城管局的沟通,将全市施放气球管理和报灾纳入数字城管网格化管理系统等等。通过这些合作,有利于我们增加对彼此需求和能力的了解,有利于职能部门加深对探测环境保护等气象工作的理解,更有利于彼此利用公共资源共同开发公共气象服务产品,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七)顺利完成了机构改革的各项工作。本次政府机构改革,深圳市气象局(台)被列入市政府工作部门。按照市机构改革的总体要求,完成了局机关“三定”、定岗定责和班子换届工作,同时完成了局机关中层干部轮岗交流和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分配方案的报审工作,重新核定了气象部门的7项行政审批事项(其中行政许可5项、非行政许可2项),建立了与归口联系的市人居环境委员会的决策和议事工作机制。   (八)主要获奖情况。2009年,我局不论在业务能力建设,还是在行政服务、公众服务和文明建设方面,都获得了较好成绩,主要有:(1)预报质量竞赛创佳绩。在2007-2008年连续两年取得全省综合预报质量第一之后,今年1-9月综合质量再次获得全省第一的好成绩。(2)在今年第二届广东省重要天气预报技能竞赛中,预报处的5名参赛预报员,一举夺得7个奖项,成为全省最耀眼的明星队。(3)被深圳市委市政府评为“深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单位”。(4)我局获得2009年度“市行政服务大厅窗口优质服务奖”。(5)深圳市气象综合监测业务平台获得国家版权局软件著作权证书。(6)我局气象服务中心制作的影视节目获得第七届华风杯全国电视气象节目观摩评比综合二等奖。(7)兰红平同志获得“深圳市劳动模范”称号;张小丽、彭勇刚同志分别获得“2009年全省汛期重大气象服务先进个人”。(8)3位同志通过了全国质量优秀测报员250班无错情验收,9位同志获百班无错情称号。   二、围绕法治政府建设目标,加强气象法制化建设   根据我市关于建设法治型政府和指标体系建设目标要求及中国气象局关于气象标准化的相关精神,加强气象法制和标准化建设。具体有:(1)认真做好《深圳经济特区气象条例》的更新修订工作,力争明年颁布实施。(2)强化部门绩效管理,出台了《深圳市气象局2010年度公共服务白皮书》,让公众了解、参与我市气象事业发展,同时向社会做出服务承诺,接受政府绩效考核和社会公众的监督。(3)加快城市气象服务标准化体系研制工作,提升气象服务质量和水平。积极开展向国家标准委申报城市气象服务标准化国家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工作。(4)推进防雷标准化建设,编制防雷技术系列蓝皮书,加强行业技术指导,为我市防雷安全管理和检测提供技术依据。全年完成定期技术检测1680宗,改扩建防雷工程检测553宗,新建建筑物跟踪检测462宗,防雷装置技术评价526 宗。(5)创新行政审批模式。通过改独立审查为部门协作、实行职能归并、实施充分授权的“一枝笔”模式等方式,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全年共办结各类许可业务1273宗,比2008年全年增长8.5%,窗口业务提前率、办结率均达100%,继续保持投诉率为零,服务满意度测评中“申请人100%满意”。行政绩效电子监察未扣过一次分,每月排名均保持在10名左右。在市行政服务大厅2009年季度窗口单位和工作人员考评中,我局窗口考评总分位列43个进驻单位的并列第一名。(6)借助数字城管网格化管理平台,严格行政执法,加大各类违规气象行为打击力度,全年共查处违规释放气球单位45家,清除隐患气球267个,全年气象行业无公共安全事件发生。   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我局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通过加强全部干部职工的思想教育和作风整顿,提高部门内部的执行力和战斗力。一是加强党风廉政制度建设。先后出台《深圳市气象局2009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责任分工》等文件,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切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二是一把手与内设部门及直属单位负责人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落实一岗双责工作,积极开展年度纪律教育月活动。三是通过理论中心组学习、办公会、民主生活会、务虚会等学习方式,加强思想文化教育,提升行政执行力,以学习促落实,促发展。主要有:(1)推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后续各项工作落实。(2)结合气象实际,认真组织学习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3)全面传达贯彻落实市政府机构改革的精神和相关纪律要求。(4)认真传达落实纪律教育活动相关精神和要求。五是厉行节约。认真贯彻落实我市专项治理“小金库”问题的工作要求,局财务组联合两个下属事业单位开展自查行动,形成自查报告和统计数据上报上级部门。严格执行制止奢侈浪费行为的各项规定。印发《维护党纪严格制止奢侈浪费自查报告》严格管理,执行规定,加强对公务接待、差旅费、会议费、公务车辆使用管理,厉行节约,制止铺张浪费。严格控制或取消节庆、达标评比表彰活动。办公设备严格按规定和标准,实行招标和政府采购。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因公出国(境)和证照管理的各项规定,定期在大会通报领导干部因公出国(境)的组团人员、出访任务、出访成果情况和证照集中保管情况,在年内进行了专项检查,没有违法违规情况发生。六是加强人才体系建设。着力构建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多种途径,加强业务交流和培训,人员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及时做好人员进编、任免、职称申报、高层次人才认定和“人才工程”“学科带头人”初步人选的申报等各项工作。李磊同志获得“深圳市地方级领军人才”认定,兰红平同志获得“深圳市后备级人才”认定。七是完善信息公开制度。根据市信息公开的有关要求,组织人员对我局的信息公开的内容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对政府信息公开的办法、目录和指南进行了重新的修订和完善,为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后续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了依据,有力地配合了我市建设阳光政府的承诺。积极做好信息宣传与安全保密工作。全年共发表信息71篇,信息在中国气象报上刊发的数量和质量有较大提高,中国气象报刊登20篇(多篇是版面的头条),中国气象局网站刊登了24篇,广东省气象局网刊登54篇,信息快报刊登9篇(一篇获市领导批示)。八是文明对口交流合作和对口帮扶工作稳步推进。先后与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气象局和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区气象局开展文明对口交流;与甘肃省陇南市气象局开展抗震救灾对口援助工作;开展对广东省雷州市南亩村对口帮扶工作,获得了一致好评。九是做好工会、团支部建设及老干、中青妇等工作。完成工会换届工作,共青团完成团支部组建工作,解决了退休干部职工的房迁户房产证办理的老大难问题,工青妇工作稳步开展,计划生育工作2009年度考核继续达标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