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象的时空多尺度气象资料同化系统(MOTOR-DA)(深圳市气象局)被评为2024年城市气象科技联盟成果应用典型案例(优秀奖)。
中国气象局公布2024年气象科技活动周优秀组织单位和优秀活动名单,深圳气象科技产业先行示范区建设“局长面对面、问计企业家”活动(深圳市气象局、南山区政府)获评为优秀活动。
广东省气象局通报2024年度科技成果评价结果,面向对象的时空多尺度同化分析系统(MOTOR-DA)获评为优秀等级(第一完成人:谢元富,第一完成单位: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
在第二十六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展馆现场,由深圳气象局主导、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牵头,举行了中国气象科技融合战新产业集群发展实验区暨深圳气象科技创新产业园区代表企业入园签约仪式。来自全国各地的十余家气象科技领域的企业参加集中签约,标志着国内首个以气象科技赋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核心的低空气象产业集群已成形,基本具备完整的低空场景综合示范建设能力。
由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主办的粤港澳大湾区2024年资料同化技术交流会在深召开,深圳市气象局、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南京气象科技创新研究院等多个单位的领导和科研人员参会,就资料同化技术及应用开展了交流讨论。
由中国气象报、光明日报、中国日报、人民日报民生周刊、新华网等组成的“中央媒体走基层看气象”报道组调研深圳气象科技创新产业园。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组织低空基础设施高质量建设启动会筹备工作推进会。确定由中信海直整体汇报启动会飞行演示方案并讨论;由集云文化汇报启动会策划方案并讨论。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确定展板设计方案以及展台设备展示。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副主任陈辉一行、辽宁省本溪市殷副市长殷俊一行、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司长方翔一行先后调研深圳气象科技产业。
深圳市气象局刘德峰局长一行与南山区委黄湘岳书记就园区建设进行了全面交流,航天高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高发志总经理、南山区多部门领导参加,就园区建设方案达成初步共识。
首届低空经济气象前沿科技研讨会在深举办。为支撑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建设、赋能低空产业发展,以发展气象科技产业为抓手,建设低空气象细分领域的产业科技创新平台,聚集各方资源和力量在三个方面发力:一是构建低空飞行“气象监测网”;二是建设低空经济“气象数字网”;三是孵化培育“气象赋能网”。赋能低空经济的装备制造及技术服务等产业链条。
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下发通知,组建协会低空经济专业委员会。低空经济专业委员会挂靠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主要职责包括:组织开展低空经济气象领域的技术创新、资源整合、管理工程体系和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团体标准体系的研究与编制工作;打造低空经济气象科技产业链,培育低空经济气象产业集群发展生态圈,以低空经济为突破口探索建设“中国气象科技融合战新产业集群发展实验区”,推动各地低空气象基础设施建设与低空经济大基建支持体系建设;依照有关规定,组织编辑出版低空经济气象及相关领域的学术专著、教材、专业文集、科普著作等;向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提供低空经济方面的咨询与建议,组织开展低空经济方面的培训与推广活动;发现、培养和举荐低空经济气象相关领域的优秀人才,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组织低空经济气象领域的学术评审、技术竞赛、评价鉴定等;承担协会委托的其他工作。蔡银寅任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低空经济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任期5年。
广东省气象局公布2024年度气象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计划入选名单,谢元富入选“气象杰出人才”,吴亚丽、陈继龙入选“青年气象英才”。
中国气象局公布2024年度气象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计划入选名单,秦子龙入选“青年气象英才”。
中央气象台天气全国会商实时使用MOTOR-DA预报。
理事会第五次会议召开,听取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近期工作进展和计划汇报,审定通过《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2023年财务决算及2024年预算报告》、管理层人事变更事项、《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章程(2024年修订稿)》。
首届低空经济气象前沿科技研讨会在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举办,来自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国家气象中心、香港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与北京、上海、武汉、成都等地气象部门及气象企业相关负责人共聚一堂,就气象如何为低空经济蓬勃发展贡献力量建言献策。研讨会由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指导,中国气象学会、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山大学、深圳市气象局联合主办。中国气象局边界层气象重点创新团队、粤港澳大湾区监测预警预报中心、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承办。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气象学会副理事长李建,广东省气象局一级巡视员梁建茵分别在研讨会开幕式上致辞。
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党支部“气象科技尖兵”入选深圳市直机关工委系统“一支部一品牌”。
深圳市人工智能气象应用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会议在深圳召开。中国气象局预报员联盟主任委员、中国气象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矫梅燕,广东省气象局局长庄旭东、深圳市气象局局长刘德峰、深圳市科技创新局副局长方琳等领导出席会议。来自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山大学、哈工大(深圳)、华南理工大学、香港大学,以及国家气象中心、上海中心气象台、广东省气象台、深圳市气象局、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等高校、科研机构和部门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共同探讨人工智能在气象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广东省气象局下达2020年和2021年科技创新团队验收评估结果,区域数值预报模式资料同化创新团队获评为“优秀”。
软通智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申请建立产业科技创新平台(极端降水压力测试数字孪生平台)获批通过并签署协议。
出台《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产业科技创新平台管理办法(试行)》,旨在规范产业科技创新平台管理,推动政产学研用链条建设。
在湛江召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气象联合基金项目“时空多尺度四维变分同化方法研究”启动会,确立各子课题的攻关方向、实施方案及执行计划等。
与深圳市航天高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署关于共建“深圳气象科技产业先行示范园区(众创平台-气象科技成果转化先行示范基地)”项目合作协议,聚焦空天科技、商业航天、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保障、新能源、数字孪生大气、天气管理工程、人工智能气象应用、低空经济、新一代气象观测技术与预报体系等细分领域,合作共建深圳气象科技产业先行示范园区。深圳市航天高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在航天科技广场(位于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海珠社区海德三道1288号)规划不低于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的物理空间作为示范园区的核心物理空间。主要产业布局:气象科技类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大科学装置)、细分领域气象科技产业龙头、气象科学高等研究院、产业科技创新平台、涉气象业务专精特新企业、相关高成长型科技企业、苗圃企业、孵化器、创新团队等,构成深圳气象科技产业基本生态圈,打造气象科技产业链条。
中国气象现代化建设科技博览会(简称CMHE2024)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举行,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深圳市气象创新研究院)自主知识产权的时空多尺度同化分析系统(MOTOR-DA)、人工智能区域预报模型“智霁”1.0、智慧气象服务中台三大科技成果在全国优秀气象科技成果主展位进行展示并受到各大媒体关注报道。
相关龙头企业方案形成,聚焦雨环给排水一体化智慧水务管理等细分领域。
受邀参展2023中国气象现代化建设科技博览会,向公众介绍了建设宗旨、组织架构、人才队伍等中心基本情况,重点展示了自主研发的关键核心科研成果、气象产业发展布局图与气象科技产业(深圳)众创平台。展会期间,中国气象局原副局长余勇等领导先后莅临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展位参观调研,对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的科研成果、机制体制建设、气象产业发展思路等方面表示充分肯定。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毕宝贵一行,在省市气象局相关领导陪同下琳莅临调研并进行座谈。毕宝贵副局长对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取得的成果予以肯定,强调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下一步应夯实科研攻关与机制体制创新建设,表示中国气象局将继续支持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发挥自主核心技术与人才优势,持续融入国家数值预报研发体系,鼓励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以发展气象科技产业为抓手切实加强对外技术服务与科研成果转化,不断提升服务国家气象科研战略、大湾区经济社会和深圳气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价值。
开展水务交通类天气管理试点项目。
广东省气象局科技与预报处下达通知,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研发的面向对象的时空多尺度同化分析系统(MOTOR-DA),经评审达到业务试运行要求,于2023年4月1日起投入业务试运行。
第四次理事会会议暨咨询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广州召开,会议由广东省气象局局长庄旭东主持,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院长端义宏,深圳市气象局局长刘德峰等有关理事出席会议。
会议宣读了常务副主任任职文件,审定通过了理事会组建方式变更、首席科学家提名人选、章程修订等事项。会议听取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科研工作总结及2023年科技发展计划汇报,充分肯定了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过去三年取得的科研成果。会议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在解决区域数值预报技术“卡脖子”问题上已迈出坚实一步,自主研发区域同化分析系统助力广东省数值预报模式全面国产化的阶段性重点任务已完成,即将投入业务应用。
会上,庄旭东对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未来三年发展提出要求,一是2025年前提供一套成熟稳定的初始场驱动广东区域数值预报模式,完成CMA-GD数值预报系统的国产化、业务化;二是为深圳大城市气象业务防灾减灾提供技术支撑;三是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突破,培养一批政治过硬、业务成熟的高层次气象科技人才和中层干部。
同时,咨询委员会委员围绕同化资料使用、数值预报发展、防灾减灾需求等方面为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建言献策,充分发挥了专业支撑作用,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朝着打造世界一流精细化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气象科技创新中心和气象成果产业化基地的目标前进,为粤港澳大湾区气象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由中央组织部委托中国气象局举办的地方党政领导干部气象防灾减灾专题研究班到访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开展调研学习,常务副主任蔡银寅陪同。
与深圳市特区建设发展集团、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围绕环境气象产业开展全方位合作,提出极端天气压力测试方向,共同建设环境气象产业(深圳)众创平台,合作内容包括:共同开发面向城市规划领域的环境气象中试平台、基于 CIM/BIM 的城市极端天气压力测试系统、区域气象灾害防御能力评估等、城市极端天气压力测试数字孪生实验室。
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保利集团有限公司围绕合作事项进行初步沟通。
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南方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深圳智慧低碳协会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发起成立新能源功率预测公司。合资公司以满足新能源功率预测的完备气象数据、高精度同化数值预报算法,结合新能源设备、电网调度、电力市场交易、储能配置、用户需求等因素,向新能源投资方或运维服务企业提供整套功率预测服务。合资公司愿景是为我国新能源功率预测头部企业,并在A股实现IPO。
中共深圳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下达通知,同意设立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工程技术分院。
张华副市长一行莅临调研,现场听取了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最新科研成果汇报,了解了气象科技发展情况,并与科研人员亲切交流。张华副市长对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的发展予以肯定,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在气象关键核心技术上的突破将为深圳气象防汛减灾提供重要技术支撑,要求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在打造深圳气象科技产业先行示范区上积极发挥作用,推动深圳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
与中国铁塔达成合作筹建天气管理科学与工程技术中心意向。
联合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规划与设计院、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召开极端天气压力测试项目筹备会,围绕建设内容、关键技术、应用场景等方面开展交流讨论。
与圳品运营科技有限公司、深圳礼舍科技有限公司在深圳市气象局8楼举行《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此次与两家企业将围绕品牌体系和气象价值链气象产业开展合作,一是共同建设气象价值链产业众创平台;二是筹划气象赋能深圳本土优质品牌企业,建设气象美学优品线上交易平台,将气象美学元素赋能珠宝、瓷器、茶、农产品等;三是为品牌企业提供气象美学赋能,产品供应链、运输、市场营销、气候溯源等气象服务保障。
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一研究院、深圳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共同筹建深圳商业卫星资料处理与产业发展中心,成立龙头企业。
与软通智慧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围绕环境气象、水利水务业务开展全方位合作,开展智慧城市领域气象科技研究应用、人工智能智慧环境监测、城市极端灾害天气评估与预警、智慧用水和水环境监测与分析,合作推动雨量监测网络建设,以及数值天气资料同化技术预警预报应用,共同组建城市领域气象龙头企业。
与深圳市特发集团有限公司、软通智慧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框架合作协议,共同组建城市领域气象龙头企业,开展智慧城市领域气象科技研究应用、人工智能智慧环境监测、城市极端灾害天气评估与预警、智慧用水和水环境监测与分析,合作建设雨量监测网络。
与深圳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围绕气象数据如何更好地应用于气象服务、天基和地基观测如何规划等问题开展气象产业合作研讨,就数据细节和使用需求进行了深入交流。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北京新能源研究院、电力交易中心、中国能源研究会、相关基金会来访调研。
深圳市气象局复函表示支持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与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筹建“天气管理科学与工程技术中心”。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南方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小兵、中能建(北京)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英文、深圳市智慧低碳协会会长蒋灿明等一行到访并开展调研交流。各方围绕深圳气象科技产业“一平台、一龙头、多场景”建设进行了系统探讨,达成初步共识,明确将聚焦新能源数字科技(新能源气象与功率系统数字孪生电厂)领域,共建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共同培育龙头企业,打磨研制标准化“拳头”产品,根植深圳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气象新能源功率预测及数字孪生电厂平台、龙头企业筹建方案报批,预计12月正式注册,计划年内成立。
与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分公司明确将利用各自产业核心资源与核心技术优势,共同建设新型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充分吸引、整合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孵化龙头企业,推出示范应用场景和标准化产品,整合项目团队资源,打造可持续商业模式。
极端天气压力测试项目获深圳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立项。该项目属于政务信息化规划中的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旨在利用大数据和模型分析技术,实现对极端天气城市压力的评估和测试,为市委市政府宏观决策提供科学量化依据。
中国航天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关联公司航天天目(重庆)卫星科技有限公司、深圳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一行到访并开展调研交流。双方围绕商业气象卫星资料处理及产业化、多源卫星资料融合应用等领域开展系统研讨,并达成开展深度合作的共识。双方将共同建设商业气象卫星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培育科技龙头企业,研发面向泛气象领域的商业气象卫星资料处理技术,开发基于气象卫星资料的全球及区域资料同化系统、数值天气模式系统,开展基于商业气象卫星资料处理技术的产业化工作,推动基于卫星资料处理的多源数据在防灾减灾等领域的应用。
台风“苏拉”期间,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首次尝试依据MOTOR-DA预报结果实时推出重大天气信息快报,基于CMA-GD(MOTOR-DA)预报在中央台等其他预报之前,给出了台风从沿海掠过,不会在深圳、香港登陆的结论,并在第一时间发布了重大气象信息快报,提示台风灾害风险,第一次“实战”取得完胜战绩。直面“苏拉”的演习,让我国区域数值预报从依赖国外产品和技术,到相信采用自己的全球模式(CMA-GFS)打造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系统的道路上,迈出坚实一步。
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研发的基于MOTOR-DA(面向对象的时空多尺度同化分析系统)的CMA-GD(MT)降水产品登陆深圳市气象局综合数值预报应用平台,正式投入使用。
《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章程(2023年修订)》经举办单位及理事会审核通过,并根据中共深圳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规定完成公示、备案,正式印发。此次章程修订明确增设战略规划部,明确综合管理部增加经营性项目招投标工作职责,同时明确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工程技术分院为分支机构,对其机构性质、经费来源、业务范围、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内设部门及部门职责等予以明确规定。
第六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智慧气象展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开幕。智慧气象展是中阿博览会八个专业展区之一,集中展出了中国先进气象装备和科技服务成果。作为广东省气象局重点展示内容,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独立自主研发的国内首个面向对象的气象资料同化系统“时空多尺度气象资料同化系统(MOTOR-DA)”在展出中获得关注。
与中国航天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深圳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围绕商业气象卫星产学研用链开展全方位合作,共同建设深圳商业气象卫星资料处理及产业发展中心,助力深圳商业气象卫星产业先行示范。合作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共同研发面向泛气象领域的商业气象卫星资料处理技术,开发基于气象卫星资料的全球及区域资料同化系统、数值天气模式系统,开展基于商业气象卫星资料处理技术的产业化工作,推动基于卫星资料处理的多源数据在军民融合、防灾减灾等领域的应用。
为加快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政产学研用融合发展,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优势、提高制度建设水平,经充分调研、酝酿及领导班子会议审议,计划在局调研组进驻期间,抽调各部门骨干人员,成立管理制度修编小组,集中力量与局调研组共同系统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小组工作职责:修订完善课题管理、成果转化、绩效分配等管理制度,起草制定人事管理、人员晋升、工程技术分院、产业科技创新平台等管理制度。工作完成后小组自动解散。
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开幕,其中在会展中心(福田展区)召开了深圳气象科技产业“一领域、一平台、一龙头、众创式、多场景”合作签约仪式,多家央国企、高校、协会及深圳市气象局相关领导、专家出席了签约仪式。仪式上,在深圳市气象局的见证下,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与多家央国企、高校、协会分别签署合作协议,围绕空天、新能源、天气管理科学与工程和极端天气等气象重点细分领域共建产业科技创新平台。根据系列协议,创新院将与中国航天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深圳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共建设深圳商业气象卫星资料处理及产业发展中心;与中国电力国际发展有限公司、深圳市智慧低碳协会共建新能源功率预测及数字电厂运行实体;与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分公司共建天气管理科学与工程技术中心;与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及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等高校共建极端天气压力测试数字孪生联合研究中心。
广东省气象局通报省局优秀科研项目评选结果,对2020年立项且通过统一验收的项目进行考核评优,评选确定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承担的“粤港澳大湾区高分辨率资料同化分析系统研发”项目(责任人谢元富)验收考核为“优秀”,取得的科技成果被评价为“优秀”等级。省局在项目原有间接费用基础上,增加50%发放。
由谢元富首席牵头,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作为依托单位申报的2023年国自然气象联合基金获批260万。
广东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庄旭东率队调研深圳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并在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举行工作座谈会。会上,庄旭东作为理事长首先为新任中心主任冯业荣同志颁发聘书,在肯定前期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寄望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加强与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等大湾区科技型机构、院所的互动合作,围绕解决区域数值预报模式初始场“卡脖子”问题的目标,劲往一处使,有效提升大湾区气象灾害预报预测水平。
理事会下达批复,经征求各理事意见并研究决定,同意聘广东省政府参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 殊津贴专家、原广东省区域数值天气预报重点实验室主任冯业荣同志任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主任。
秦子龙《面向对象的时空多尺度同化分析系统研发进展与业务应用》报告被评为“2023年全国数值预报技术交流研讨会”优秀报告。
经研究并报请归口管理单位深圳市气象局同意,任命常务副主任蔡银寅同志兼任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工程技术分院负责人,主持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工程技术分院工作。
中国气象学会公布气象科技成果转化优秀气象科普文章评审结果,谢元富首席《气象预报有多难》获三等奖。
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组织开展气象科技赋能低空经济产业先行示范专场活动,全国各省市20余家与低空气象密切相关的专精特新及高新技术产企业参加,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负责人蔡银寅教授、深圳市气象局科技与数据管理处处长刘东华、深圳市南山区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罗德文分别对气象科技产业发展逻辑及低空经济气象产业链相关问题、深圳低空气象“三张网”建设进展情况以及南山低空经济发展思路进行介绍解读。最后,企业家代表们就深圳低空气象基建、低空经济总部集群计划、南山低空场景示范等方面进行交流探讨。
以中国气象服务协会2024年年会暨气象产业大会在南京举行为契机,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深圳市气象创新研究院)牵头组织深圳气象科技产业先行示范区建设“局长面对面、问计企业家”南京专场活动,邀请全国各地40余家气象细分领域龙头和专精特新企业参加。活动开始前,深圳市气象局副局长罗华明、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蔡银寅一行深入多家企业调研并开展座谈交流,探讨共同推动深圳气象科技产业发展举措。在活动现场,深圳市气象局副局长罗华明就深圳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深圳气象科技产业发展优势等问题与现场企业家代表进行了面对面交流。
深圳市气象局会同南山区政府举行深圳气象科技产业先行示范区建设“局长面对面、问计企业家”招商大会,利用中国气象现代化建设科技博览会在深圳举行的机会,聚焦深圳气象科技产业,邀请了全国各地近40家气象细分领域龙头和专精特新企业参加,深圳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德峰同志出席并向各企业负责人介绍气象产业环境和配套政策。这是气象科技领域全国首个以赋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主题,以气象科技产业强链补链为抓手,用“双招双引”的形式融入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一次新尝试。
为贯彻落实《2024年深圳市低空经济十大工作计划及重点任务清单》,推动气象赋能低空经济发展,成立低空经济气象产业专班。专班工作职责包括:根据深圳市低空经济发展工作需要,负责联系深圳市低空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有关部门;负责“三网”建设、低空气象基础设施和数据基线建设等方案材料准备、编写和落实;负责召集相关单位商议研究项目立项。
中国能建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电力规划设计总院院长罗必雄一行调研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并进行了座谈交流。此次调研旨在推动“全国新能源高精度出力预测装置”的合作建设,该装置以实现电力系统的源网荷储平衡为目标,旨在促进新能源与气象预报系统的耦合,优化调节电源系统的运行,适应新能源发展趋势。
与美团低空物流、丰翼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大舜激光技术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召开了低空经济合作研讨会,探讨低空经济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潜力与合作机会,共同推动低空领域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与会各方就低空经济合作的未来方向、政策支持、技术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讨论。
MOTOR-DA大区域升级版本正式投入使用,开始驱动华南区域数值预报模式(CMA-GD(MT)),正式业务上线,供全省气象部门使用。新版本扩大了预报区域范围,并将预报时效提高至96小时。
省局科技与预报处下发关于CMA-GD(MT)模式2024年业务试运行的通知,明确相关要求。
常务副主任蔡银寅获2023年度中国气象服务协会科学技术奖风云人才奖。
广东省气象局政策法规处通报2023年度全省气象部门优秀调研报告评选结果,《深圳气象科技产业发展路径调查研究报告》(深圳市气象局,执笔人:刘德峰、蔡银寅、蔡家祥、章勇鹏、密思、秦子龙、陈冬梅)获二等奖。
深圳市气象局通报2023年度科技创新成果评审结果,MOTOR-DA研发进展(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谢元富、秦子龙、吴亚丽、陈继龙、庞炯明、舒婷、郑风、冯家莉)、台风风雨结构精准预报关键技术(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万齐林、夏昕、高彦、马玉龙、冯家莉)被评为优秀科技创新和研究型业务。
第104届美国气象年会(AMS)在美国巴尔的摩市召开。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三篇工作报告均被大会接受做口头报告,展示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最新研究成果。
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许小峰,中国气象服务协会气象科技创新平台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矫梅燕,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常务副会长孙健、副秘书长温玮、综合管理部主任雷蕾、气象科技创新平台副秘书长李敏等一行6人来深调研气象科技产业。
中国气象局办公室关于下达2024年度气象软科学研究课题的通知,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承担、常务副主任蔡银寅主持的“气象产业链研究”获立项为专项课题。
《中国气象报》发表常务副主任蔡银寅署名文章:持续推动国家天气管理体系建设 做好应对极端天气及高影响天气准备。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华南区域(粤港澳大湾区)总部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孙小兵与深圳市智慧低碳协会会长蒋灿明一行到访并开展交流调研。
理事会发文任命蔡银寅为常务副主任,主持中心全面工作,履行中心法定代表人职责。万齐林聘期期满,不再担任中心主任、法定代表人职务。
台风预报团队的“基于 CMA-MESO 系统研发‘增量混合’同化系统”在中国气象局预报司2022年度数值预报国省统筹研发总结报告评选中被评为优秀。
广东省气象局组织召开专家评审会,对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自主研发的面向对象的时空多尺度气象资料同化系统(MOTOR-DA)业务准入条件进行评审。经评审,专家组一致认为MOTOR-DA同化分析系统达到业务准入条件,可以进入业务试运行。专家组经过评议一致认为,MOTOR-DA自主同化系统与CMA-GFS结合驱动区域数值预报模式的预报效果,部分预报指标优于ECMWF初始场驱动,总体预报效果相当,达到业务准入条件,可以进入业务试运行。这标志着该中心运行三年来,针对性解决区域数值预报“卡脖子”问题,自主研发区域同化分析系统助力广东省数值预报模式全面国产化的阶段性目标圆满完成,即将在业务应用中发挥成效。
与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分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深圳铁塔将以本次战略合作为契机,向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提供基站杆塔、电力、维护服务等资源,在通信新基建气象安全保障、社会化气象观测、5G应用、物联网、气象服务、气象美学应用、自动气象站维护与建设、雷达气象站维护与建设、社会气象观测、大气污染梯度观测、智慧行业应用等领域与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开展深度合作,助力深圳智慧气象建设,推动深圳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
与深圳广电天擎公司、深粮控股圳品公司、泸州老窖、国瓷永丰源等签订气象学产业链相关协议,赋能现代时尚产业,正在筹建“气象美学价值链管理科学中心”,打造气象美学龙头企业。
2022年资料同化技术交流会在国创会议室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深圳市气象局副局长毛夏出席了会议并致辞,香港天文台助理台长陈柏纬、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副局长邓耀民线上参会并致辞,首席科学家谢元富、常务副主任管成功及相关科研人员现场参会。
深圳市气象局向深圳市政府申请成立“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
广东省气象局专题会议研究修改组建方案,正式确定单位名称为“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深圳)”。
中国气象局下达《中国气象局关于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组建方案的批复》(中气函〔2019〕110号),同意组建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
广东省气象局下达《广东省气象局关于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前期建设相关事项的批复》(粤气复〔2019〕95号),决定成立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筹建工作组。
广东省气象局下发《广东省气象局关于成立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筹建工作组的通知》(粤气函〔2019〕266号),正式成立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筹建工作组,负责单位法人登记、业务场所装修、启动经费申请、规章制度编制等前期工作。
深圳市政府六届一百八十九次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成立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相关事项,批准成立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
经深圳市气象局申请,福田区产业发展联席会议确定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办公地为福田区深圳国际创新中心D栋2层201房,注册登记地址为福田区福保街道市花路5号长富金茂大厦1号楼24层2410房。
市府办下达《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的批复》(深府办函〔2019〕269 号),同意设立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
召开粤港澳大湾区气象创新发展研讨会,组织相关领导及专家学者为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发展壮大建言献策;召开第一次理事会,审定章程等重要文件,并向中心主任万齐林和首席科学家谢元富颁发聘书。此次理事会的召开,代表着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正式运行。
正式入驻深圳国际创新中心D座201办公场所。
举行国创办公场所首日运营活动,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雅鸣,深圳市副市长张勇等领导出席。
召开第二次理事会会议暨咨询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曾庆存院士、宋君强院士、戴永久院士等专家参会。
召开2020年区域资料同化学术研讨会,中国气象局数值预报中心副主任龚建东、深圳市气象局副局长毛夏、中心主任万齐林等共60名领导及专家学者出席。
首席科学家谢元富领衔的多尺度同化团队获批广东省气象局科技创新团队。
中心主任万齐林“大湾区台风风雨结构精准预报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获批为深圳市可持续发展专项。
中国气象报以“1分钟纾解资料同化‘卡脖子’困局”为题,对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大幅优化和提升混合资料同化模块的运行效率进行特别报道。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2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结果。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依托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申报的7项青年基金项目中,获资助5项,获批率达71.4%,大幅超过总获批率。同时,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参与申报国家自然重点基金2项,获批1项,成果显著。
中心主任万齐林入选中国气象局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计划,被评定为“气象领军人才”。
第三次理事会会议暨咨询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召开,中山大学戴永久院士、中国气象局原副局长许小峰、广东省气象局局长庄旭东等专家领导出席。
中心主任万齐林入选2021年度新时代气象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计划气象领军人才,被授予“国家级首席科学家”称号。
向深圳市政府申请成立“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工程技术分院”。
粤港澳大湾区精细数值预报模式研发与应用平台(CMA_GD-METCAP)完成项目验收,实时生成“多尺度台风风雨精细化集合变分同化”相关预报产品,已加入业务链接中心“大城市精细化预报服务”,达到了业务试运行要求。经研究,定于2022年9月1日起该平台投入业务试运行。